第572部分(第2/4 頁)
失去道士之心,卻上升到服日芒境界,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你不能再用從前的眼光看他。”
慕行秋沒有爭辯,“聽著,別管外面怎樣,咱們只能自救,必須打破拔魔洞。”
“真有辦法嗎?”甘知味難抑興奮之情。
“辦法就在我寫給你們的修行法門之中。”
甘知味眉頭微皺,“我看到了,也照著修行了,效果很好,可是……”
慕行秋也有點納悶,為什麼自己提供瞭如此完美的修行法門,大家的進展卻都不盡如人意,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洞開魂魄七竅。
“說下去,這是一種新法門,我正需要聽聽別人的意見。”慕行秋鼓勵道,他費盡周折挽留珍珠和珍珠裡面的魂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
“新法門有點……怎麼說呢,不夠純粹、不夠正統。”甘知味儘量委婉,但意思非常清晰——慕行秋提供的新法門偏離道統法門太遠了。
“你不是也修行過煉獸之法嗎?”慕行秋對甘知味的守舊感到困惑。
“不一樣,煉獸之法歸根到底還是道統法門,只是加入一些小變化,比如建立靈犀,將下丹田和內丹轉移到煉獸身上,修行方法還跟從前一樣。”
慕行秋與跳蚤建立過靈犀,明白甘知味在說什麼,煉獸之法是左流英開創的,保留鮮明的道統特色很正常。
慕行秋還是有點困惑,“沒錯,新法門的變化比較大,不吸靈氣、不修內丹、不煉道士之心,可也用到存想,與道統法門並非截然不同。”
甘知味露出苦笑,“我明白,可我……就是做不到。抱歉,我心裡總是不由自覺生出牴觸,以為新法門是拔魔洞的詭計,修行之後會遭受更深的痛苦,現在我相信它真是你提供的了,讓我再試試吧。”
甘知味進入存想,慕行秋仔細觀察其它珍珠,發現甘知味並非孤例,除了慕行秋,所有魂魄的修行都不夠徹底,有一些明明已經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在又退了回去,珍珠再次變得暗淡,而那些保持明亮的珍珠,比如沈昊,幾乎沒有採用新法門,仍然嚴格按照道統舊法修行。
說到底,這是一個信念問題,道統用十幾萬年時間建立了雄偉精妙的修行體系,根基深厚、規模宏大,既有參天高樓,也有通幽曲徑。芳芳創立的新法門卻只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塔,像長槍一樣直刺蒼穹,根基宛如一片流沙。即使是從未學過道法的人,兩相比較之後,也會對道統法門更具信心。
甘知味結束存想,又嚮慕行秋髮出交談的訊號。
“我有一個疑惑,新法門從自然道借鑑了一些想法吧?”
“沒錯。”慕行秋很高興,他之前交給大家的是已成型法門,對眾多來源並未說明,甘知味肯定是仔細思考過了,“自然道對內丹要求不高,施法的時候藉助天地靈氣或者不潔之氣,新法門往前又邁出一大步,乾脆不要內丹,連修行也向外擴散。萬物皆藏力量,大到一山一海,小到一塵一沙,有靈如人類妖族,無知如爬蟲走獸,莫不如此,舊法修行是將力量收歸己有,追求以一敵十、敵百,新法卻要與萬物之力共存,更像是組建軍隊,以百十敵一。”
這就是芳芳創立的新法門,她很早就領悟到力量本源,卻無法加以利用,直到從慕行秋記憶中的諸多法門裡得到啟示。
甘知味認真觀看慕行秋寫下的文字,疑慮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道理我明白,可是……萬物皆有力量,誰會讓出來給我用呢?道、魔、妖之所以要將力量收歸己有,就是因為外面的力量不聽話吧。比如煉獸之法,要讓那些異獸交出力量可不容易,先得建立靈犀,平時幫助它們修行,戰鬥時替它們存想,時刻不可分離,才能共用法力……”
甘知味想起了自己的火麻雀,忍不住嘆息一聲,豢獸師與煉獸的感情非同一般,他在無聲之地被挑起的最劇烈情緒就是悔恨與懷念。
慕行秋明白甘知味的疑慮根源在哪了,萬物皆有力量,拔魔洞裡卻是一處空洞,這裡沒有天地靈氣和不潔之氣,連石頭都處於純粹的沉寂狀態,顯示不出一點力量,在這中地方修行新法門就像是在旱地上學游泳,技巧練得再純熟,接觸不到深水,終歸不能證明它的有效。
尤其是新法門從未得到過驗證,連個正式的名稱都沒有。
“所以我要找到念心科傳人的殘魂,只有它們或許有辦法讓萬物自願交出力量。”慕行秋修行已久,非常清楚新法門的問題所在,就算它真能調動萬物之力,也需要一點時間,範圍越大需時越長,與舊法相比,這在關鍵時刻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