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建好後歸禮部管理。所以這件事就由李至剛抓總。”
李至剛興奮地答應了。猶豫了一下。他又問道:“若文職官員在沙場上犧牲。是否也可進烈士陵園?”
朱棣笑了笑。說道:“但凡戰死沙場者。不分文武均可入烈士陵園享受皇家供奉地俎豆香菸。不過。文臣地本分並不是血染沙場。而是協助朕治理這個國家。在朕地心目中。其實是文武並重地。如今朕設立烈士陵園解決官兵地身後尊榮問題。但同樣也不會虧待文臣。這樣好了。朕在太廟中設分配享殿。分東西兩殿。東殿供奉宗室和外藩諸望王。西殿供奉有功大臣。當國家承平之時。文臣更有機會配享太廟。說起來。在配享太廟方面文臣還佔了便宜。”
“不過……”朱棣沉吟片刻。“能夠配享太廟者地名額畢竟太少。所以朕還會設立一個賢良祠。專祀為治理國家鞠躬盡瘁、有功於國家地文職官員。”
“諸位覺得怎麼樣?”
朱權等親王在一旁仔細地聽著,當聽說太廟分配享殿中的東殿專門供奉宗室、外藩諸望王,不禁心中暗喜。待朱棣說完後,朱權等親王和四位尚書齊聲說道:“皇上聖明!”
看到朱權嘴角微翹,朱棣笑了笑,對他說道:“以你在靖難之役所立下的功勞,足以配享太廟。”
谷王朱穗原先也是塞王之一。所謂塞王,是指封王后置於邊塞擁有重兵的親王。靖難之役爆發之初,北平、通州、薊州、密雲、遵化相繼被燕王攻克,擁兵三萬的都督宋忠在懷來兵敗被俘。谷王的封地宣府在懷來西北,或者是知道自己不是燕王的對手,又或者是因為同病相憐因此不忍與之兵戎相見,總而言之,得知懷來失守後,谷王立即腳底抹油飛快跑回了京師。待靖難大軍攻至南京城下時,負責防守金川門的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商量後,開啟城門迎入燕王。
想到當初自己並沒有與燕王作戰,而且又有開啟城門迎入燕王的功勞,朱穗涎著臉問道:“皇上,那我呢?我好歹也有開門迎降之功,能否配享太廟?”
朱棣瞟了朱穗一眼,迅速將目光移開。因為,朱棣不想讓朱穗看到自己眼中的厭惡。
靖難之役初期不戰而逃,可以理解為朱穗與燕王同病相憐,因此毫無戰意;後來開啟金川門請降,可以解釋是為了自保——畢竟如果建文帝戰勝燕王,遲早會對同為塞王的朱穗下手。之所以對朱穗觀感大惡:是因為朱棣知道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中,永樂十五年,谷王朱穗會矯稱建文帝不死欲奉以舉事。
可笑。即便建文帝真的未死,他聯絡誰也不會聯絡朱穗啊!畢竟朱穗曾經出賣過建文帝——除非建文帝覺得被人出賣的感覺很爽,想要重溫一次。
因為開門迎降的功勞,明成祖特賜樂七奏,衛士三百,將谷王改封長沙,增歲祿二千石。在親王當中,谷王的待遇也算是不錯的了。可是即使這樣,谷王朱穗仍然要造反。
有野心的人朱棣可以忍受,畢竟人的**都是無止盡的,對此朱棣也不準備太過苛求。但谷王造反在歷史上根本沒弄出多大的動靜,這就表明朱穗雖然有著強烈的野心,卻缺乏與之相襯的精明頭腦。
對於這樣一個人,朱棣怎麼可能有絲毫好感?!
不過,朱棣倒也沒打算給朱穗小鞋穿。
從政治角度講,朱穗開門迎降有功,而朱棣登上皇位不久,軍心和民心尚未安定。若是給朱穗小鞋穿,落在建文帝舊臣眼中,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文臣還不打緊,那些領兵武將如果因過於恐慌而造反的話,豈不麻煩?
從情理上講,朱棣曾經看過一部科幻片。故事講述的是兩個現代人,為了阻止泰坦尼克號的悲劇而穿越到過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由於這兩個穿越者的所做所為,卻最終導致了泰坦尼克號的巨大災難。
想想,朱棣知道歷史中的朱穗會於永樂十五年造反——因此朱棣對朱穗非常厭惡——因此朱棣對朱穗的態度惡劣——因此朱穗惶惶不可終日——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巨大心理壓力下,永樂十五年,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精神折磨的朱穗終於選擇造反……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朱棣強行按捺住內心的厭惡之情,又轉過頭對朱穗擠出一絲微笑。
“十九弟,你開門迎降有功不假,但這份功勞還不足以配享太廟啊……不過呢,既然你有這份心志,朕心甚慰,早晚會成全你,給你立功的機會,管叫你配享太廟。”
朱穗雙目炯炯發光。“謝皇兄成全。”
朱棣不想和朱穗多做糾纏,於是再次將目光移開,投向周王朱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