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頁)
廷正規軍與少數民族私兵一同作戰時,充當炮灰的總是後者。有了這樣地覺悟後,再看到多邦城的雄峻,有邑貴族們自然覺得頭疼不已。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有邑貴族都產生畏懼,也有一些有邑貴族主動請戰。這其中,湖廣土家族的布平爭奪先鋒的表現最為激烈。布平地父親是三等有邑伯爵,因此布平曾經在南京藩學就讀,在就讀期間布平得知為國捐軀死後便可以入烈士陵園,享受世人祭祀。布平極其渴望進入烈士陵園,因此在面對堅城時毫不畏懼。
然而令有邑貴族們驚訝的是,張輔卻並沒有接受布平等人打頭陣地要求,而是宣佈待攻破了多邦城之後,布平等人再入城巷戰。
其實這種戰術安排卻是大軍出征前朱棣便預先就安排好的。歷史上明軍攻擊多邦城時,好不容易依靠兩名高階軍官率領敢死之士憑藉勇氣和血肉之軀才攻下了多邦城的外城。然而進城之後,卻發現安南兵驅大象出陣,誓死拒戰,激烈的巷戰中,明軍幾呈不支。朱~並不懷疑明軍的肉搏能力,但如果安南士兵在巷戰中負隅頑抗,那麼這一仗打下來損失必然不小。
張輔並不知道朱~之所以這樣佈置是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之前張輔還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一本正經地叮囑,到了多邦城後要將攻擊內城地任務交給有邑貴族。但現在張輔卻“明白”了。在“瞭解”了朱~的用心後,張輔不禁感嘆皇上果然是料事如神。
一路上鮮有抵抗者,因此有邑貴族們也就沒了燒殺搶掠地理由。為了維護軍紀,張輔甚至不得不處死那些嚴重違反軍紀的有邑貴族以及他們地私兵。
如今到了多邦城下,好不容易才遇到一次真正的戰鬥——更準確地說,是好不容易才遇到一次真正值得搶劫地物件。如果由朝廷正規軍攻下多邦城,那麼事後大掠由誰來進行呢?若是朝廷的正規軍平定了內城的抵抗,然後由有邑貴族們實施大掠,正規軍流血拼命之餘卻受到這種待遇,誰能想得通?如果由朝廷正規軍負責巷戰,戰勝後實施大掠,對有邑貴族而言卻也不公平。
要知道,有邑貴族們辛辛苦苦跟著來,可不是為了參觀安南風景的!從道義上講,有邑貴族參加遠征大軍是為了完成封建契約,但誰都知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一路上都夢想著透過戰爭來搶劫、發財。如果不滿足這些有邑貴族的**,把他們憋得狠了,終究會出事的。
不說張輔對朱棣愈加敬畏。第二天,明軍便開始攻城了。
堅固的城池對於防禦冷兵器部隊很有效果,但是對這支明軍來說卻沒什麼影響。
首先出戰的是神機營。神機營計程車兵在城外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上散開排好,然後開始向城頭上射擊。
安南也有火槍,如果不是因為朱棣的穿越,安南當時使用的火槍甚至比明軍使用的火槍效能更加優異。提到安南的火槍,那便不得不提到胡元澄這個人。歷史上胡元澄被明軍俘虜後,由於他擅長兵器,能造神槍火器,所以獲明朝授以官職,胡元澄對火器的改進非常成功,後因功升遷至工部尚書。升為工部尚書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胡元澄最終成為了一代兵器家,被明代軍士奉為“火器之神”——狹隘民族主義者沒必要對此介意,9世紀的浙江因處於五代的紛爭中,因此當年的部分胡氏家族成員從浙江南遷至古代的南越地區。也就是說,胡元澄實際上是中國人。至於說朱~為什麼不親近實為中國人的胡元澄,而要去立陳天平為安南國王,那是因為陳氏的先祖是大約在十二世紀移民安南的福建人。既然兩者都是中國人,手心手背都是肉,那自然要選擇更容易控制的陳天平了。
……扯遠了,回到正題。
多邦城上的安南守軍同樣擁有火器,然而因為火藥工藝的不同,導致兩者的威力相差極大。在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上,明軍士兵只要不是眼睛被安南火器打中,那便頂多也就是受點輕傷;可安南士兵如果被明軍的火槍擊中,不死也重傷了。
另一個令安南守軍無法忍受的事情是,安南守軍的火器在這種距離上沒有絲毫的準確性可言,可明軍使用的新式火槍射程遠不說,而且負責與安南守軍對射的是神機營!
普通士兵經過一定的訓練後,使用新式火槍在1步內比較容易擊中門板大小的目標。但這只是普通士兵的標準!出征的明軍正規軍要麼是小旗以上的軍官,要麼就是各地軍中選出來的精銳,其戰鬥技能自然超過了普通士兵。至於神機營則更是誇張。如果在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上連續兩槍都打不中門板大小的目標,那他都不好意思自稱是神機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