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部分(第3/4 頁)
卒,俱到磁州和州會齊。河東路到此,不下數百里路,極是麻煩,兼且虛耗糧食。這些揀汰下來的人,多是老弱不堪,或是奸滑之輩,不如發配州縣,就近安置得好,省無數力氣。這幾個月軍中事務繁多,哪裡有暇安排他們。”
徐平道:“軍中只要列出名籍,進行編伍,自有沿路地方安排護送。自交到地方之日起,這些人便與軍中無關,不耗你們的精力。”
見杜杞的表情,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徐平道:“偉長,你初入軍中,對很多事務看不習慣,此人之常情。我說與你聽,此次改的是軍制,萬不要把制度推到人的身上,對揀汰下來的將校士卒另眼相看。不然,就是給以後反對改制的人立靶子,會有反覆。”
制度是制度,人是人,舊制度下的人,同樣是舊制度下的受害者。哪怕這些被淘汰的人實際上是從舊制度中得利的,如各級統兵官,也同樣是受害者。他們受環境影響,只能適應舊的制度,新制度下無立足之地,失去了生計,這是他們的不幸。朝廷改軍制改的是制度,對於這些淘汰下來的人,應該一視同仁,進行教育改造,讓他們適應新生活。
把制度和人區分開來,這個彎非常不容易轉過來,這是事實。在改軍制的過程中,新上任的軍官,對被淘汰的軍官往往瞧不起,有的甚至處處刁難。
徐平一直強調,包括下公文立制度,盡最大努力杜絕這些現象。杜杞剛轉武職,初到軍中,思想沒轉變過來,對這種做法看不順眼很正常。那些被淘汰的軍官,很多都犯有貪贓、瀆職等罪行,在改軍制時全部既往不咎,被寬大處理了。從樞密院的角並來講,是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有人被淘汰,就有人被留用。貪贓、瀆職等職務犯罪,是舊的制度下的普遍現象,如果追究淘汰的人,那些被留用的人要不要追究?此事就無法收場。
把制度改革庸俗化為對人的鬥爭,確實可以雷厲風行,取得高效率,但也會產生無數錯誤,埋下無數隱患。終有一天,這些錯誤和隱患會爆發出來,造成新的傷害,甚至讓改革逆轉,讓大業功敗垂成。權術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便就是這個道理,得到了後處,也就埋下了隱患。隱患不去除,隨時會爆發,去除則要花上大得多的精力。
徐平前世階級鬥爭是典型的例子,土地革命本來是制度革命,農民被解放,同時伴隨著的應該是地主的教育改造。對地主的鎮壓,是地主這個階級中罪人的鎮壓,而不是鎮壓這個階級中的人。所以土改審判地主,審判的是地主的罪行,而不是他們透過收租僱傭剝削農民。把制度改革庸俗化為對人的打倒,簡單粗暴,必然會犯錯誤,一定會有本來無罪卻被錯誤鎮壓的地主。如果不是工業化的到來,這種改革是一定會出現反覆的。
改革是錯綜複雜的社會工程,必須精心安排,要有耐心。簡單化、庸俗化,把制度變革搞成人對人的鬥爭,改革必然不能徹底,必然會有反覆。甚至一個不甚,就會由於自己的失誤,讓舊制度捲土重來,最終讓事業功虧一簣。
徐平對禁軍的改制如此鄭重,謹小慎微,便是由於這個原因。寧可現在付出的精力多一點,把困難估計得足一點,不要留下大的後患。
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
社會性的人,總是有兩重身份。一是作為個體的人,一是集體中的一分子,這兩種屬性不總是重合在一起的,有時候是相矛盾的。換句話,人性一方面是個體的生物特性,另一方面是社會性。對這兩種屬性的認識,幾乎貫穿一切政治問題。這上面一個不慎,就會犯政治錯誤。當政治中再沒有神,沒有天命,人性認識就是政治的根本。
今天時間緊迫,徐平沒有時間跟杜杞詳細講解,只好暫時先提一句。等到過幾天有了時間,徐平要召集眾將,向他們把禁軍改制的事情講清楚。
千萬不要把淘汰出禁軍的將校士卒當作罪人,更不要把他們當作廢物,他們只是不適應新的制度而已。不改制,這其中說不定還有不少優秀的軍官。這些離開禁軍的人,中書必須配合樞密院妥善進行安置,這是禁軍改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喝過了茶,徐平帶眾將入宮,面見趙禎。
到靖方殿行禮如儀,贊禮官帶著外地來的將領上前,一一拜見。直過了近一個時辰才完畢,趙禎吩咐中下級將領出宮,各自回營。派中使帶了御酒,前去慰勞。
等中下低將領離去,才由徐平與幾位高階將領一起,正式奏報接下來的作戰安排。
提舉忠佐司的王凱和李璋與趙一起,掛起了最近繪製的河北路地圖,站在一邊。王凱和李璋是趙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