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部分(第2/4 頁)
十六州他們哪裡守得住?攻城守城,非契丹所長,如果他們真在那幾城跟多們硬抗,則必敗無疑。多半契丹人不會死守,而是會派騎兵南下,找尋戰機。契丹人打仗,多是以攻對攻,不會以己之短來對本朝之長。”
杜衍道:“若契丹騎兵南下,實難抵擋,要早作防備。”
南邊的大名府可是以北巡的皇帝在,別讓契丹大軍兵臨城下,又鬧成真宗皇帝時澶州之戰的局勢。趙禎現在信心滿滿,真到那個時候,未必比他父樣強多少。
徐平道:“此事不得不防,是以等到秋後糧食一收,滹沱河以北的各個州縣,堅壁清野。糧食全部收到城池中,包括百姓口糧,也全部入城,設專門官倉代其保管。治下的百姓編伍,設專人,烽煙一起,即全部撤入城中。若契丹騎兵來,使其無糧草可濟。沿線各軍廣佈偵騎,不得讓其如入無人之境,四處遊蕩。當然,前線數十萬大軍,不可能讓契丹大股騎兵南下,只是預作防備罷了。讓契丹人見了,鬆懈下來,到時仗好打。”
王凱從頭到尾參與了西北党項戰事,跟契丹人打這樣一場仗,在他眼裡不是大事,無非是跟當年攻卓城差不多罷了。道:“此次戰事是個機會,可以讓忠佐司將校營中的將校們,預加演練,推測方略。戰事起來,也可以到前線實際學上一學。”
徐平點頭:“此事可行。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學得再多,不如真正地參與一次戰事。戰前他們仔細推演,戰時參觀,戰後由教習講解,這是好事。”
第88章 改制
八月下旬,徐平兼任行營都部署,晏殊不再管軍營事務。訊息傳出,河北路局勢一下緊張起來,這一任命明確表示了戰爭即將來臨。
數日之後,在大名府設提舉義勇司,隸殿前司,掌河北路和京東路義勇事,實際上掌管禁軍的預備役和鄉兵義勇。至此地方軍事系統徹底明確,巡檢司隸中書,義勇司則隸樞密院。義勇司完全為禁軍服務,不服務於地方治安,地方官無權管轄。
樞密院在全國設十一個提舉義勇司,各州軍分隸其下。招義勇為鄉兵,再從其中選出合格的,作為禁軍兵員。新兵員在義勇司訓練半年之後,由樞密院統一安排,分到各整編完畢的軍中。整編過的禁軍不再實行終身制,普通士卒在軍中五年除役,小校則以十五年為限,除役後回到地方。作為激勵,除役士卒和小校回到地方後,可以優先擔任公職,其本人終身不再服差役和徭役。提舉義勇司與現有的轉運使司路不重合,也不與其他路級監司發生關係,由樞密院透過殿前司垂直管理。
以司勳員外郎王儀為提舉大名府義勇司,左藏庫副使王遇同提舉,分派招兵官至河北路和京東路州縣募兵。以三個月為限,募兵三萬人至大名府,操練之後補入禁軍。河北路在籍的義勇約有十八萬,京東路稍少於此數,大約是從義勇十人中取一人為額。
與之伴隨的,是更大規模的西北軍官內調,到河北路充實基層指揮。忠佐司設定的時候,便就有數千西北諸軍的基層軍官調入,加上此次調入,規模已近萬人。
以這些中下級軍官為骨架,對河北路的禁軍進行大規模整編,以定州為中心,形成數個野戰兵團。大致河間府的桑懌為核心,整編三軍,代州的高大全為中心,整編三軍。中路則由許遷和王逵分任都指揮使,整編雲捷軍和雲翼軍。這八軍就是用於此次作戰的進攻兵力,約三十萬人。其餘禁軍各守地方,防契丹騎兵乘隙突襲。
這八軍中淘汰下來的將校士卒,暫時安置在磁州和州,作為後備軍力。等到戰事結束之後,再整編為巡河軍,由提舉河事統一指揮。為了防止人心浮動,規定巡河軍的待遇與禁軍相同,依上等禁軍發俸。
八月二十六,以六宅使、恩州刺史趙為行營都部署司參贊軍事,以王學齋為主管都部署司公事。徐平正式以行營都部署視事,召見眾將。
都部署司在皇城內東安門附近,是官府收買來的民房,晏殊時曾略作收拾,格局顯得比較雜亂。這是臨時性的衙門,與徐平以前的隴右都護府類似。皇帝回京時,行營都部署司自然取消。嚴格講,趙禎不是親征,這個衙門就不負責對外作戰。
在官廳見過了從河東路和河北路前線趕過來的諸將,因為官廳地方逼仄,徐平請他們到院子裡落座。飲一杯茶,聊幾句話,一會進皇宮去面君。行營都部署名義上是為皇帝服務的,真正的主帥是皇帝本人,禮儀上所有將領都要進宮領命。
新任擒戎軍副都指揮使,與高大搭檔的杜杞,喝了一碗茶,見徐平走過來,道:“相公,軍中揀汰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