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有什麼區別?滿嘴胡言,快先喝上三碗清醒清醒!”
幾個人鬧在一起喝酒,徐平在一邊卻有些無聊。
他的身份在那裡,再是怎麼和藹可親,別人跟他在一起也放不開。這還跟前世的領導和下屬身份不同,他是主家,別人是僱來的,有著禮制上和法律上的約束。勉強喝了兩碗酒,徐平便託口酒量不濟,回了自己小院,讓莊上的一幫莊客在外面盡情享樂。
到了小院裡,聽著外面的喧鬧聲,徐平覺得百無聊賴。此時的娛樂實在是匱乏得可以,尤其是鄉下地方,太陽一落山便沒什麼事情好做了。
閒坐一會,徐平點起燈,取了隨身帶的書出來看。
這是他前些日子在京城裡買的科舉制賦的集子,除了經書,便看這些科舉真題打發時間。
此時的科舉還從唐制,主要是以賦論成績高下,其他幾項都以循規蹈矩不犯錯為主,很難區分好壞。賦既是韻文,能夠看出文采,又有一定篇幅,能夠寫出一定內容來,剛好合適。
越讀這些賦,徐平越覺得這與自己前世的政治課中的材料題有些像。雖然出的題千變萬化,但不管怎樣,扣住的中心思想都是圍繞著幾大原則來的,大多不出儒家的幾條經典理論。徐平的任務,就是在下一次科舉之前,從這些真題中總結出普遍適用的幾條出來,作為自己以後參加科舉時的中心思想。便就像前世答題的辨證法,矛盾論,唯物論等等,不管出什麼題,答案總是離不了這幾條,總能扣上去。
唐宋科舉雖然都以儒家思想為準,但並不是絕對,都曾經出現過其他幾家如道家法家經典裡的考題,死讀經書的作用並不大。而且此時考試時還有解題一說,就是考卷發下來後如果考生覺得考題沒見過,不知出自什麼經典,可以要求主考官解題,把題目來源意思解釋一下,再下筆答卷。
此時準備科舉,重要的是理解其精神,死讀硬記並沒用。
不知不覺夜深,外面的喧鬧還在繼續,呂松早已被灌得人事不知,送回了新房裡。
秀秀和蘇兒兩人回來了,一起在院子裡藉著燈光,擺著徐平制的那些不成熟的小煙花點著玩耍。
有的亮不起來,只是在地上亂轉兩圈,兩個小女孩便一起嘻笑著罵兩聲,去點下一個。
徐平在書房裡,拿著制賦的集子看著秀秀和蘇兒的玩鬧,突然覺得她們那樣快樂的時光已經離自己遠去了。這半年來,他做了很多事,突然就成熟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大人,失去了很多樂趣,多了很多煩惱,童年的快樂時光卻一去不復返了。
第13章 折支
平平淡淡的日子一下就到了來年的二月,冰雪消融,迎面吹在臉上的風已經沒了寒意,河邊的柳樹也吐出了新芽。
這是鄉村裡繁忙的時候,春耕,春種,一年之計在於春。
不等出了正月,徐平就回到了莊裡,組織莊客修整田地,治理渠壩。圍繞著去年修整的水壩,開出了五百多畝地用來種植水稻,入冬前都已經深耕,此時要起壟平地。相應的甜高粱的種植面積減少,青貯飼料剩的還有很多。
這一天徐平分派了各班的工作之後,在院子裡接待來提從莊裡買的農具的幾個員外。
李雲聰一臉媚笑,對徐平道:“小莊主,你們莊裡還有沒有蘆粟的種子?我莊裡今年開的荒地多,也想種一點。”
徐平看著他那一張黑臉就恨不得扇一巴掌,所有打交道的莊主員外裡,就數這個傢伙最奸滑。什麼開的荒地多?還不是徐平莊上做青貯飼料的事情傳了出去,周圍今年種甜高粱的莊子多了不少,種子也不好買了。李雲聰一向小氣,別人動作的時候他捨不得出手,等到開春看見徐平莊上乘著價高開始大量出售養的羊,賺了大錢又眼紅了。
這些技術徐平也沒想藏著掖著,附近的莊子用各種方法從自己的莊客口裡套話的事情徐平知道,從來也沒去阻止。靠著前世帶來的技術吃獨食,這點出息能成什麼氣候?農業技術不比白糖,推廣了也礙不著徐平賺錢。
不過李雲聰這種只會耍小聰明的小地主徐平還是看著討厭,沒好氣地道:“我莊上用高粱的地方多,最近又添了幾匹馬,自己用還不夠呢,哪裡有多餘的賣給你!去尋別家吧!”
一旁的葉添龍興奮地對李雲聰說:“李員外,我莊上有!一斗只收你二百文足錢,十足良心!你要不要?”
李雲聰不住地嘆氣:“葉胖子,你就搶錢吧!雖然這是個青荒不接的時候,但京城裡糧食也不到五十文一斗,沒人吃的高粱你敢要二百文!還是足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