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國傳統文化,石延年不能拒絕,由此入仕,這些年一直當個小官在京城裡瞎混。
石延年才華是有的,尤其是詩開兩宋風氣,此時在京城詩名剛起。
中國愛酒的文人,很多都是這種科場不利仕途失意的,此時京城裡不只一個石延年,還有一個柳永柳三變,多年科場失意,詞名卻是漸漸起來。
但萬不要以為這兩人是一路人,其實是失意文人在這個時代的兩個方向的代表。石延年可以愛白酒,柳永很難。
文人失意,往往走向兩條路。一條便如柳永這般,以自己的才學寫些清歌麗詞,流連於青樓妓館中,雖然當時不得意,也能在後世搏個盛名,留下許多才子佳人的傳說。這種場合怎麼可能喝白酒?別說這個時代,就是徐平前世,誰到娛樂場所也不會喝二鍋頭。
另一條路,便如石延年這般。雖在底層蹉跎,心中志向卻不曾消磨,文事不得意,便向學術和武事傾斜,深研古籍,也向往疆場建功立業。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便聚三五好友,以酒澆愁,說些古今故事,仗劍千里,呼嘯山林,這種時候怎麼能紅泥小爐溫黃酒。
中國以酒聞名的詩人,當數李白和石延年,朱熹批李白詩裡多酒和女人,而石延年作品幾乎無一字涉及女人,可想而知這是個什麼樣的人。
石延年這一班底層文人,聚得多了,也曾經鬧出動靜,所謂“東州逸黨”,在北宋政壇曇花一現。
讓這麼一個人做白酒的代言人,那是再合適不過了。不但是他愛酒,他還有名氣,還有一幫志趣相投的朋友。
李端懿儒學精通,兼習佛老,與惟儼這位儒僧有很多共通語言。而惟儼又被後人劃為“東州逸黨”之成員,可見與石延年關係匪淺。
這些自然是徐平不知道的,只是作為閒篇講出,把事情說明白了。
第45章 白砂糖
酒席是擺在徐平的小院裡,除了酒,還已經上了幾個小菜。分別是糖拌西紅柿、醋泡花生米、油炸花生米、涼拌土豆絲。
李端懿吃了一口西紅柿,猶豫了一會才問徐平:“這上面白的是砂糖?”
徐平點頭:“太尉說的不錯。”
李端懿忍不住彎身去看,搖著頭道:“我家裡也有宮中賜下來的砂糖,卻從來沒見過如此雪白的。小莊主從哪裡買來?”
徐平對這砂糖顏色是不滿意的,沒想到先是驚住了一個李璋,現在又震住了一個李端懿,實在想不明白他們奇怪在哪點,糖顏色變淡了又不會變甜。口中道:“這糖也是從外面買來,我只是洗過褪了顏色而已。”
李端懿哪裡肯信:“就是這麼簡單?”
徐平道:“本來就是這麼簡單。太尉以為多複雜!”
李端懿看看徐平,見他答得認真,心裡卻還是將信將疑。此時蔗糖已經流行,也有了所謂的砂糖,至於用草木灰讓糖顏色變淡的方法還被作為秘術,製出的糖作為貢品,珍稀異常。這樣的糖也有人稱作白砂糖,更有人竟敢形容其潔白如雪,也不知這樣說的人色盲到什麼程度,因為實際的顏色是淡褐色,比徐平前世的紅糖顏色都深。就是這樣的糖,也只有李端懿這種身份尊貴的人才能常常見到。
徐平見李端懿沉默不語,便勸道:“太尉試試這道醋泡花生,這種炎熱天氣,吃這個最消暑了。”
李端懿夾了一粒在口裡,點點頭:“確實不錯。”
花生也只是花生,再好吃難道能比杏仁白果好吃,在徐平前世流行的原因還是因為便宜,對李端懿來說也就是醋泡的味道有點特別。
見了李端懿的反應徐平有點失望,這可是自己的穿越福利,莊裡今年種了不少,他還指望著發筆橫財呢。
李端懿把筷子放下,對徐平道:“小莊主,你還有這種白砂糖沒有?能不能拿出來讓我看看?”
秀秀還在那邊炒菜,實際上那個煤球爐也吸引了李端懿的注意,但顯然白砂糖在他心裡更有地位。
徐平只好自己起身,到廚房裡拿了一個小罐出來,遞給李端懿。
李端懿開啟罐子,先是搖著仔細看看,看完又聞,最後捻起一小撮放進嘴裡仔細品嚐,最後才把小罐子輕輕放下。
“小莊主,你這個洗糖的法子能不能傳給我?”
看著李端懿的表情,徐平哪裡還不知道意思?他搞了那麼多發明創造,真正能帶來的財富必是這個自己不當一回事的白砂糖了。其實原因很簡單,睜著眼說瞎話把紅糖說成潔白如雪,可見此時的人是把真正的白砂糖當成極珍貴的物品,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