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秋。為防意外,我已把本州城外巡檢屬下全部調往了永平寨,如果繼續亂下去,本州兵馬將不足以支援,我已上報漕司和朝廷,調馮知州屬下兵馬入邕州協助平亂。宜州兵馬一旦入境,錢糧都要本州撥付,今天叫大家來,就是商量準備糧草的事,不要到時手忙腳亂!”
說完,曹克明看著徐平。
說了這麼多,叫徐平和幕職官來開會的目的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協助佈置本州防務,主要是防備上思州作亂,禍及州屬下的編管縣。再一個是就是準備錢糧,為大軍的調動預作準備。
曹克明以知州的身份兼著提舉溪峒事,戰事都是歸他負責,與徐平無關。徐平通判州軍事的軍僅指本州屬下的兵,並不包括蠻族事務,所以戰事佈置曹克明也不與他商量。不過錢糧都在徐平管下的軍資庫裡,後勤繞不開他。
徐平沉吟一會問道:“不知有多少宜州兵馬入境?”
“你只管照一千五百人準備。”
“那要看在邕州呆多少時間了。以這幾年庫裡的儲蓄,支援半年倒是可以,時間長了就支撐不住了,需從外州調糧食來。”
這與曹克明估計的差不多,便道:“那就幾個月之後再說。”
事情定下來,徐平又問曹克明:“知州,以後你是否坐鎮州城?”
“怎麼,通判有什麼事?”
徐平道:“本州地瘠民貧,王漕使來的時候,曾與他談起在本州栽植甘蔗榨糖的事,要是成了,便再不愁錢糧。如果知州在城裡坐鎮,我便出去看看哪裡合適栽種,再過一段時間就過季節了。”
曹克明看著徐平道:“你還懂榨糖?”
“我家裡原就是開白糖鋪子的,怎麼可能不懂?”
曹克明想了一下道:“最近半年我都不會出去,你儘可出去巡視。對了,你準備在哪裡開地?”
“前兩個月知州不在,周節判已經代我巡視過武緣和樂昌,那裡的土地也不合適。這次剛好便到如和縣去,聽說那裡一直都有人種甘蔗。”
通判每一季都要到屬下縣裡巡視,因為徐平坐鎮州城,北邊的兩個縣便由判官周天行代為出巡,曹克明回來,剩下的如和縣就要他自己去了。
曹克明聽了徐平的話卻低頭不語,過了好一會才道:“如和土地平闊,是邕州不可多得的好地,你要在那裡開地,確實不錯。不過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對你提起,如今的如和縣令段方極不妥當,你千萬上心!”
想起段方的樣子,明明是個老實肯幹的,怎麼大家的態度都那麼奇怪?
徐平不由問道:“知州還是把話說明白,那個段方我也見過,看起來是個老實肯幹事的,不知哪裡不妥?”
曹克明搖了搖頭:“還是讓周判官跟你講吧,錢糧的事你們也要商量。”
說完,徑直出了通判廳走了。
判官是州里最重要的屬官,與錄事參軍一起負責催督賦稅及其他雜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參與刑獄。宋朝地方司法已經初步規範,具有了後世公檢法的雛形。無論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都由司理參軍審訊,證據確鑿由司法參軍檢出適用的法律條款,然後判官根據檢出的法條定罪擬定判詞,報通判簽字批准,然後由知州核籤。如果是死刑大案,知州和通判與判官必須一起復審,罪犯當庭認罪畫押才算終審。由於各州設官不一,具體環節可能由其他官員代理,但這個審訊程式不能簡省,同一個人也不能跨兩個環節。至於徐平前世影視劇裡知州高坐大堂,驚堂木一拍問幾句就定罪的情形宋朝州一級是不存在的,與後世公安局檢查院法院的程式倒是差不多。
也就是說徐平通判的職責其實絕大部分都可以由節度判官周天行代理,只是因為官職權責不同,有的事情必須由通判才能出面。所以徐平要出外辦事,不在州城的時候工作要向判官交待,一般事務送到他那裡畫押就行。
見曹克明走遠,徐平對幾位幕職官道:“諸位坐吧,剩下的事情我們慢慢商量。對了,周判官,你說一說那個段方到底是怎麼回事。”
眾人告罪坐下,周天行道:“這個段方,說起來確實能幹,在其他州縣政績顯著,也算有口皆碑。惟有我們邕州,他來了就是個麻煩。”
“為何?”
“只因這人在男女之事上不謹慎,隱患不小。段方原是容州人,少年時候讀書考進士,曾經兩次過了省試,殿試被黜落。通判知道,我們嶺南比不得中原,更比不了開封府,能過省試已經是廣西全路難得的才子,只缺一個進士出身罷了。當時的漕使憐他人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