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節度州、州只是一套班子幾塊牌子,並不配備具體的屬僚官員。
籤廳之所以又叫做使院,就是因為這裡是幕職官辦公的地方,他們從淵源上都是來自晚唐五代節度使的屬官,軍政大事都是由他們處理。相應的諸曹官辦公的地方叫作州院,他們本是隸屬於地方州官,民事由他們主管。
徐平和曹克明今天要討論的是交趾和下屬土州的事情,不屬民事,具體參與的當然是兩使幕職官了。
第15章 分工
觀察支使吳慶南看著兩位互不理睬一臉嚴肅的長官,心中惴惴不安。
作為屬官,他們既不希望兩位長官好得穿一條褲子,也不希望兩人水火不容,最好能給他們留下足夠的空間。
“吳支使,徐通判新來邕州,你先把溪峒情況先說一說。”
觀察支使掌文書情報,算是幕職官裡惟一與軍政沾邊的了。
吳慶南聽了曹知州的話,恭聲應了,朗聲道:“本州管下有四縣,宣化、如和、樂昌、武緣,其中宣化附廓。羈縻州四十四,縣五,峒十一,分為左江道和右江道統之,歸五寨管轄。古萬寨下轄左州、武黎縣……”
聽到這裡,曹克明皺著眉頭道:“這些廢話就不必說了,徐通判自己會去看版籍,你只大略說說各蠻峒的形勢。”
吳慶南尷尬地應聲“是”,接著道:“管下羈縻州縣雖多,卻大致可以分幾大姓,蠻人都是以姓和婚姻分親疏。
其中勢力最大的幾姓,左江道離州最近的是上思州的黃氏,周圍溪峒好多歸順於他。上思州地處偏遠,道路不便,與交趾多有勾結,叛服不常,全靠遷隆寨震懾,最是頭痛。
再一個波州李氏,屬下人口不少,不時攻略周圍州縣,好在對朝廷還算恭順,不算大患。
另一大姓為廣源洲儂氏,這些年首領儂存福連續兼併附近幾州,勢力最大,所圖不小。廣源州位於本朝與大理、交趾三國之間,聽聞與那兩國都有交結,本朝卻鞭長莫及。聽人言這些年儂存福與其妻阿儂、儂智聰四處攻略,依仗他那裡出產黃金換來的財力,好生興旺。不過廣源州與我們隔著數州,朝廷管不他,他也威脅不到我們。”
聽到這裡,徐平心中一動,問道:“這個儂存福是不是還有一個兒子,叫作儂智高的?”
吳慶南點點頭:“不錯,原來徐通判也知道蠻人事務。儂智高今年只有五六歲,天資聰穎,據說深受其父母喜愛。”
徐平苦笑一聲:“我只是偶爾聽人說起,支使接著說。”
果然後來作亂的就是這個廣源州儂氏,看起來最沒威脅的勢力卻成了最大的禍患。別看他現在只有五六歲,歷史上儂智高叛宋的時候可也不大,搞不好邕州這裡只剩下了十幾年的太平時光。
吳慶南接著道:“另一個大姓是田州黃氏,自唐時就稱雄於當地。不過這幾年儂氏崛起,黃氏被排擠得厲害,早已比不上以前時光了。”
講完這些,曹克明才接著說:“徐通判,邕州蠻族的大致情形你也清楚了。大概來說,左江的蠻族比右江強得多,所以左江道有四寨,右江道只有橫山一寨。這些年作亂的,都是以門州、甲峒為首的蠻族,背靠交趾,勾結境內上思州一帶的黃氏,侵略其他州縣。其中又以甲峒最為可惡,其蠻酋甲承貴是交趾李公蘊的女婿,臣服於交趾,在交趾被稱為諒州,亂事大多因他而起!”
“諒州?諒是哪個諒?”徐平皺著眉頭問。
“原諒的諒。怎麼了?通判有什麼話說?”
徐平搖了搖頭:“沒什麼,我就是問問。”
諒州搞不好就是後世的諒山了,中國進入交趾的南大門。徐平前世那一場兩國戰爭,中**隊就是進入諒山停止,才給他留下了印象。據說一過諒山就是廣闊的紅河平原,河內再無險可守。歷史上中**隊一進諒山,越南王就該自縛投降了。不過那隻能是以後朝代的故事,此時從邕州沿陸路雖然也有幾條道路進入交趾,但都是山間小道,不足以支撐大軍前進。此前中原王朝征服越南的戰爭都是從海上欽州、廉州出發,在海口登陸,沿太平江溯流而上。所以決定越南命運的幾次戰爭都與白藤江有關,白藤江正是太平江上源。自從交趾統一起來,結束了諸強林立的局面,海上登陸就希望渺茫了。
曹克明瞪了徐平一眼,接著道:“去年交趾太子開天王李佛瑪帶兵攻略七源州,無功而還,今年又帶兵夥同甲承貴在石州、洞州一帶作亂,永平寨管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上思州見有機可乘,蠢蠢欲動要攻思陵州,今年註定是多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