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也為保證中國企業所需要的資源服務。從這個角度理解外交政策的定位,其意義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是誰。根據商務部公佈的2004年上半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統計資料,在出口方面,美
國以432。3億美元成為中國頭號出口市場,歐盟、中國香港、日本分別列第二位到第四位,由於香港主要是做轉口貿易,因此內地出
口到香港的商品最終還是流向美國、日本和歐盟;從出口額的比重來看,四大出口市場佔到中國出口總額的70%;在進口方面,日本、
歐盟、中國臺灣和韓國分別為中國內地進口來源地的前四位,美國排第六位,這5個國家和地區佔中國內地進口額的60%以上。總體來
看,美國、日本、歐盟長期以來作為中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它們對華直接、間接貿易總額已超過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0%。從通常意
義或我們剛才說的“客戶服務”角度講,這些國家是中國的最大“客戶”,都應當是中國最應該搞好關係的物件。
但是,這些國家又似乎被定位為中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其中更以美日兩國為甚。目前公眾有很強的反日、反美情緒,這一情緒已
經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中國外交策略以及發展戰略的導向。這些情緒助長了中國與日美對抗而不是與其合作,這就像公司員工總要想方設
法去與自己公司的最大客戶對抗一樣。當然,如果真的把自己公司的最大客戶打倒了,那麼員工與管理層的工作和收入也就沒有了。我們
應該問自己:為什麼總要與我們在經濟上最依賴的國家對抗呢?為什麼總是受到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的左右,進而產生過分的反西方情緒
?我們的收入增長以及工作就業的穩定,在相當程度上與上述國家和地區相關聯。這裡我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說中國事事要聽美國或日
本的,而是指我們不能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對抗而對抗,那樣做對我們並沒有經濟上的好處。
開放與財富
“客戶服務”與國家外交
商學院教給MBA學員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強調“做好客戶服務”。企業在擴大市場的時候,首要任務是想方設法留住現有客戶
;要儘可能滿足現有客戶的要求,至少要儘可能得到它們的理解與支援,其次是去贏得更多客戶。現有客戶是中心,潛在的新客戶是外圍
。倘若我們把教授給MBA的管理理念延伸到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層面上,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現有的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