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止民
間投資進入加油站行業。因此,各地方政府出於地方稅收的考慮,對於民間加油站的興建多持鼓勵態度,於是,幾萬個價值數百萬的民間
加油站在各地出現。可是,好景不長,2001年6月5日,國家經貿委、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釋出《關於嚴格控制新建
加油站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各地區新批准建設的加油站統一由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負責建設。其他企
業、單位和個人不得新建加油站。”後又於2002年2月釋出整治通知,要求各省經貿、建設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在徵求兩大石油
集團公司所屬企業意見和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於2002年6月30日前明確本地區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加油站的設定間距
和城區加油站的設定半徑,全面完成規劃的審定工作,保證新建加油站佈局合理;並責令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加油站在2003年12月3
1日前予以搬遷或關閉。— 1998年,由社會資本興建的獨立加油站市場份額曾經達到了創紀錄的約80%。然而在兩大石油集團公
司的收購戰打響之後,政策導向卻急轉直下,從預設式的放開變為行政性的徹底關閉。曾經在市場中佔絕對多數的獨立加油站份額在20
01年迅速回落到了48%。在一系列檔案釋出之前的全國十幾萬個加油站中,一夜間只有一半左右成為合法的,而其他的則必須搬遷或
關閉,讓這些未來現金流折現值很高的加油站一夜間價值降到幾乎為零。
像張大姐和加油站這樣的故事很多,類似的行政性關閉命令往往以“保證質量”、防止“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秩序”為由。
但是,誰來保證具體行政命令真的與這些原則相符呢?誰來掌握這些主觀、模糊原則的分寸呢?—這些故事說明,當對行政權力缺乏實質
性司法審查和可靠立法監督的情況下,中國目前的創業環境艱難(關於這一點,我在《什麼妨礙我們創業?》一文中有更多討論)。面對
產權的未來處境的不確定性,即使張大姐和那些投資興建成千上萬個加油站的創業者們已經看到了自己事業的成功,他們也不敢感到“很
富”、不敢去增加消費,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成功創辦的資產的價值是非常脆弱的,這些資產的未來太不確定了。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妨礙創
業者的積極性,而且迫使每個人把已經掙來的收入儘量積蓄在銀行而不去消費,經濟增長鏈因產權的未來不確定性而被卡住了。
2003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高達9。9%,應該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有許多學者預測未來3年中國GDP增長會達到9
%。如此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在微觀上應該表現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必然要招聘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但事實上2003年大學、MB
A畢業生找工作比以往哪一年都難,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在微觀上沒有增加多少新的就業機會呢?
制度與財富
金融創新、財富創造與經濟增長(1)
產權保護和其他制度機制的作用是為創業者以及財富擁有者提供正面的激勵,為進一步投資增長提供穩定的預期。但是,僅有合
理的產權與法治框架還不夠,還必須有足夠的金融證券品種幫助社會大眾規避風險、調配不同時期的收入。為什麼金融創新對社會財富增
長、擴大本國經濟的內在動力這麼重要呢?
實際上,中國近幾年在住房按揭貸款、汽車貸款這兩種簡單金融創新上的經歷,即可證明金融創新的威力。我們可注意到兩個現
象:第一,在2003年4月號《新財富》中國400首富排行榜中,如果按所創造的財富計算,房地產業創造了最多財富(佔23。8
%);第二,在過去幾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同時,中國一枝獨秀地保持了高增長。這兩個現象都不能與住房按揭貸款這一金融創新無關。
從圖2–1中看到,1997年底全國住房貸款餘額為190億元,1998年底為426億元,1999年底為1
358億元,到2002年底上升到8 253億元,約佔當年GDP的8%。汽車貸款較住房貸款起步晚,2002年是汽車貸款真正
運作的第一年,2001年底全國個人汽車貸款餘額約為435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