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型損人利己的範例,可因為觸及刑法,後果嚴重,雖然老實人做不了這類事,但真正的聰明人也是不幹這些的,因為除了這些之外,可做的損人利己之事還很多,聰明人大有挑選的餘地……比如搞豆腐渣工程。
搞豆腐渣工程的人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自己在其中賺更多的錢,而損害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不認識的人。修河堤也罷、蓋房屋也罷,工程完了,賺錢的那個聰明人就撤走了,今後河堤潰了,什麼人受害,他也不知道,房屋倒了會塌死誰,他也不清楚,因此他認為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賺這個黑心錢了。賺了黑心錢還心安理得,這樣的人當然是聰明人。
第九章 損人利己(3)
從下水道的廢水中,從汙水池水面的浮油中,將廢油撈上來,提煉後再做成食用油,其中有多少有害物質,不管了,反正吃這些油的人自己不認識,自己是堅決不吃的,自己的家人、親戚,也不會讓他們吃。這些人也很聰明。
救濟款、補助金、其他的什麼費用,設法貪汙一些,裝進自己的腰包,花言巧語對下面的人說救濟補助的標準就是這樣,偏低,大家體諒一下國家的難處,艱苦奮鬥挺過來吧……幹這類事的人雖然也聰明,但不是很聰明的那一類,因為各種政策的透明度越來越高了,這類損人利己暴露的危險性越來越大了。
現實中還有一種非常霸道的損人利己行為,那就是有利的事只准我幹,別人不許插手。比如這兒要蓋一棟樓,蓋樓自然就需要沙石、樓板、水泥、鋼筋,某人剛好就是經營這些的,這個某人如果有權或者有勢,他就給施工隊下令:只許用我的沙石、樓板、水泥、鋼筋,不許貨比三家,否則我就整你。也有的不直接給施工隊下令,而是動用力量將別的供應商暴力趕走,那也就達到獨佔的目的了。這類人多有黑道背景,損人利己自然不在話下。
這類現象太多,這一方面反映了聰明人多、強者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種可怕的思維定式:在損人中利己,用損人來利己。這種思維非常可怕。
以上現象所謀的利,主要是經濟利益,在非經濟利益上,損人利己的道理也與此類似。道理只有一條,而現實卻非常複雜,對於這一條道理,聰明人可以將之用到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步。損人,不但可以利己,還可以化解自己的不利,在聰明人眼裡,還會認為這是一種公平。
明代劉伯溫的《郁離子》書中,有一則好笑而發人深省的故事,可以為損人利己做一個參照和補充。故事說:
朋友甲、乙、丙三人夜晚出外散步,甲在前,乙居中,丙在最後。路上有一大坑,暗夜之間看不見,走在最前的甲不慎掉了下去,甲不吭聲,悄悄蹲在坑底,很快乙就也掉了下來。乙張口欲喊,甲連忙捂住他的嘴。最後丙也掉了下來。甲此時才鬆開乙的嘴,哈哈笑道:“這就好,咱們三個都掉下來了,誰也不笑話誰了。”
這則故事明顯是個寓言,不可能是現實中發生的故事,但這個寓言對聰明人的心理描述得那麼真切、那麼形象,讓人驚歎。故事中的甲不但聰明,而且很為自己的聰明而驕傲。自己倒黴了,就讓別的人也與自己一起倒黴,這樣他才感覺心理平衡,讓別人處於比自己有利的地位,那可是不能允許的,必須損之,讓大家都一樣。
所以,損人利己的這個“利”,絕不止於經濟利益,在學校的某些班級裡,聽話老實且學習也好的學生,經常受老師的表揚,一些不喜歡學習的搗蛋鬼就設法打擊那些學生,因為搗蛋鬼心中不平。類似這些現象,算是損人利己的變種吧。
二、間接型損人利己
間接型損人利己,與直接型不同的是,損的不是具體的人,而是集體、單位、國家或者稱作其他名義的群體。誠然,集體、國家都是由人組成的,但多少年來,集體、國家已被人格化,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覺得集體、國家本身就是一個“人”,是一個與組成他們的成員完全無關但有獨立人格的“人”,這個“人”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財產,但他不說話,侵佔他的財產他也不吭聲,所以“損”這樣的人來利己是最好的選擇。實際上,這就是損公肥私。
第九章 損人利己(4)
三國時候的丁斐是損公肥私的老手,他是曹操的手下,當了個典軍校尉的小官,他家的牛比較瘦,他見官養的牛很肥健,就偷偷用自己的瘦牛將官牛換了,這個辦法很拙劣,因此很容易就被人發現了。
損國家、損集體而利自己並不只是貪官的專利,很早之前就流傳一個口號:“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拿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