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3/4 頁)
議。主要是除了幾年前在白血病中發現了‘幹細胞’特徵明顯的癌細胞外,還沒有在其它腫瘤,特別是實體腫瘤中發現‘腫瘤幹細胞’。”
沙老想了想:“沒發現不等於不存在。我以這麼些年從事腫瘤放療的研究的經驗保證,這種腫瘤幹細胞肯定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過去一直沒有給它定這麼一個名稱罷了。”
嘉輝說道:“只要從腫瘤組織中分離出來這種幹細胞,就可以證明這種觀點了。”
沙老師鼓勵他在年底申報所內課題專案時把這個新的研究方向報上去。
於是,嘉輝開始做預實驗。可是,在腫瘤組織中分離出“幹細胞”並不容易。所以一開始,他失敗了很多次。
現在,他回到家也常常會和芳華說起自己的工作情況。
芳華對他的想法也很看好,因為她也想到了:要是真的證實腫瘤中存在幹細胞的話,將是腫瘤研究歷史上的一次大飛躍。其意義,不亞於當初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發現。
只是在實驗方法上,嘉輝一時找不到好的辦法來解決實驗的難題。
芳華在這方面並不能幫他什麼,只有晚上陪著他一起討論,查資料,找思路。
嘉輝心疼她,讓她早點休息,芳華卻堅持說:“兩個臭皮匠,也能賽過一個諸葛亮。”
有時候,嘉輝假裝說沒有頭緒,想哄著芳華先睡。但她躺床上後,還會在腦海裡想著怎麼尋找新的突破口。
有一天,她就是在躺床上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便問嘉輝:“你現在用的是什麼腫瘤細胞做實驗?”
“是最常用的肺癌細胞系和乳腺癌細胞系。”
“要不,你試著用那個Gx膠質瘤細胞系做實驗呢?我覺得,那個細胞系的致瘤性挺強的,可能比較容易分離出腫瘤幹細胞吧?而且,你原來做神經幹細胞做的多,膠質瘤裡的腫瘤幹細胞應該和神經幹細胞的性質很接近的。”
嘉輝想想也對,便說:“也好,在川醫的時候我也是拿那個細胞系做實驗的。就是後來到腫瘤研究所後,做正常神經組織去了,才把它放一邊。你不說,我都快忘了。正好,你們實驗室的宋老師,早就把有關這個細胞系的生物學特性的論文發表了,用它做實驗也可以得到國際的承認。”
正文 237、起名
237、起名
年底申報校級和所級科研課題時,嘉輝的腫瘤幹細胞專案被斃了。
不用去問,嘉輝也猜到了是誰所為。
沙老師知道了,只是對他說:“你還年輕,也彆著急。慢慢等機會吧。”
嘉輝在外面對著師友還能笑笑說沒什麼,但是晚上回到家,他也忍不住對芳華抱怨了兩句。
芳華看著他鬱悶的樣子,心疼地說:“要不,咱不在那兒呆了。你到301來吧,或者軍事醫學科學院也行。”
嘉輝這才醒覺,自己的負面情緒已經影響了芳華。
他心想:還真不如什麼都不告訴她的好,白白讓她擔心。唉——,可是不告訴她,萬一她知道了,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他只好拉著芳華的手說:“沒什麼,我現在不過是不容易申請到大專案的課題經費罷了,小專案還是有的。做實驗的時候省著點就好了。我還是喜歡腫瘤研究所這兒,和臨床接觸得多。搞基礎研究的如果脫離臨床,就像是閉門造車,就算論文做得花團錦簇,也不是對臨床真正有用的東西。”
“我們實驗室並沒有脫離臨床啊。”
“你們那兒側重研究的是神經系統的疾病,並不偏重腫瘤啊。”
“可是,你被孫飛這麼壓著,連課題都申請不到,又怎麼做實驗啊?”
“我想,也許時間能改變他的想法吧?我不相信一個院士的氣量如此狹窄。而且,我真的很想參與他主導的研究專案。”
是的,孫飛已經被評為了工程院院士,並且他作為首席科學家發起的“惡性腫瘤侵襲和轉移的機理”研究,正在申報國家科技部的“973”計劃專案。
“ 973計劃”是原國家科技領導小組1997年第三次會議決定,由科技部組織實施的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的目標是加強原始性創新,在更深的層面和更廣泛的領域解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以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由於是受到國家的支援的大型科研計劃,“ 973計劃”的專案經費都是數額巨大。孫飛申報的專案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