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壓迫人的觀念,至於採用什麼方法擺脫它們倒不太嚴格。未知之物藉以解釋為已知的第一個觀念幹得如此出色,以致人們把它〃當作真理〃。快感(〃力量〃)的證據是真理的標準。——所以原因衝動是由恐懼感決定和引起的。〃為什麼〃的問題、只要可能,就不會是為原因而提供原因,相反是提供一定種類的原因——一種令人平靜、解脫、輕鬆的原因。某種已知的、經歷過的、銘刻在記憶中的東西被設定為原因,乃是這種需要的第一個結果。新的、未經歷過的、陌生的東西則被拒絕承認為原因。——所以,被找來當作原因的不僅是一定種類的解釋,而且是一種精選的、受偏愛的解釋,籍之可以最迅速最及時地消除陌生、新奇、未曾經歷之感,——是最通常的解釋。——結果,一定種類的原因設定愈來愈佔據優勢,匯成體系。終於取得支配地位,也就是說,排除了其他的原因和解釋。——銀行家立刻想到〃生意〃,基督徒立刻想到〃罪惡〃,少女立刻想到她的愛情。
6
整個道德和宗教領域都屬於幻想原因的範疇。——通常的不快感的〃解釋〃。它們是由與我們敵對的生靈造成的(邪惡的幽靈:最著名的事例——歇斯底里患者被誤解為女巫)。它們是由不能允許的行為造成的(把:〃罪惡〃感、〃犯罪〃感強加於一種生理上的不適——人們總是找得到不滿意自己的理由)。它們是作為對我們似乎不應當做、我們似乎不應當是的某種東西的懲罰和一個報應(叔本華以厚顏無恥的方式歸納為一個命題,在其中,道德顯出真相,顯現為生命的毒害者和誹謗者:〃每種巨大的痛苦,不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的,都證明我們罪有應得了;因為如果我們並非應得,它就不會降臨我們。〃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它們是作為輕率不慎行為的後果(激情和官能被設定為原因,被設定為〃有過失的〃;生理的痛苦加上別的痛苦被解釋為〃罪有應得的〃)。——通常的愉快感的〃解釋〃。它們是由相信上帝造成的。它們是由行為端正的意識造成的(所謂的〃良心清白〃,一種生理狀態,有時候消化良好與之如此相象,幾乎難以區分)。它們是由事業的成功造成的(天真的錯誤推論:事業的成功完全不使一位憂鬱症患者或一位帕斯卡爾產生通常的愉快感)。它們是由信仰、愛、希望等基督教美德造成的。——實際上所有這些冒牌的解釋都是後繼狀態,彷彿是把愉快感或不快感翻譯成了一種虛假的辯證法。一個人希望,是因為生理上的基本感覺依然強大充實;一個人相信上帝,是因為充實感和強壯感使他寧靜。——道德和宗教完全屬於錯誤的心理學:在每一場合都混淆了因果;或者把真理同信以為真的東西的效果相混淆;或者把一種意識狀態同該狀態的原因相混淆。
7
自由意志的謬誤。——我們對〃自由意志〃概念不再同情,我們太知道它是什麼了——它是神學家們所擁有的最臭名昭著的手腕,其目的是使人類按照他們的意思來〃承擔責任〃,也就是使人類依賴於他們……我在這裡只談談一切要人擔責任的做法的心理實質。——無論何處,凡有要人承擔責任的意圖,往往可以發現那裡有懲罰欲和審判欲的本能。如果某某狀況被追溯到意志、目的、承擔責任的行為,人就被剝奪了他的無罪的生成。意志學說實質上是為了懲罰,即為了尋找罪惡的願望,而被髮明的。整個古代心理學,即意志心理學,其前提是它的創始人即古代社會上層的僧侶想要給自己造成一種給人以懲罰的權利——或者說想要給上帝造成這種權利……人被認為是〃自由〃的,以便可以加以判決和懲罰,——以便可以成為有罪的。結果,每件行為必須被看作自願的,每件行為的根源必須被看作有意識的(心理學中最基本的偽幣制造藉此而被樹為心理學原則本身……)今天,我們投入了相反的運動,我們非道德主義者尤其竭盡全力從世上清除罪與罰的概念,力求使心理、歷史、自然、社會機構及其制裁純潔化,當此之時,我們沒有見到比神學家們的反抗更激烈的反抗了,他們繼續倚仗〃世界道德秩序〃的概念,用〃懲罰〃和〃罪過〃來玷汙生成的無罪,基督教是劊子手的形而上學……
8
我們的學說只能是什麼呢?——沒有誰能把人的特性給予人,無論是上帝,社會,他的父母和祖先,還是他自己(這裡最後所否定的觀念的荒謬性,作為〃知性的自由〃,已為康德、也許還為柏拉圖所教導過)。沒有誰可以對以下情形負責: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這般的,他處在這樣的情形和環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從一切已然和將然之物的宿命中解脫出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