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受道德壓制和排斥的邪說。——是下面這些概念:異教的、主人道德、美德等。
〈379〉
偉大的虛無主義濫用道德價值的作偽行動:
a)愛,成了非個性化;同情也是如此。
b)唯有非個性化的理智(〃哲學家〃)才認識真理,它是事物的真正存在和本質。
c)天才,偉人是偉大的,因為他們不去尋求自身,而是尋求自己的事業,因為人的價值增長同他們對自身的否定成正比。
d)藝術,乃是〃純粹的、脫離了意志主體的〃事業:對〃客觀性〃的誤解。
e)幸福,乃是生命的目的;美德是目的的手段。
悲觀主義譴責生命,也就是對道德的譴責。是把群畜標準變成了形而上學的標準。
〃個人是無意義的〃,因此〃自在〃給予個人一個起源(而個人的生命則意味著〃過夫〃);雙親只是〃機遇的原因〃。——科學不理解個人,這便是報復。因為,迄今為止整個生命在於一條線,生命的結果是沒有的。
〈307〉
知道一切榮耀產生原因的人,也一定懷疑美德的聲譽。
〈775〉
讚頌和感激權力意志。——在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得勝、新婚、和平等情況下的讚頌和感激——節日需要一個成為感情發洩物件的主體。人們的願望是想把一切好事同(幹好事的)人聯絡起來。因為人們要求行為者。看見一件藝術品的情形也是如此:人們並不對藝術品感到快慰。因為,人們要讚譽作者。——那麼讚譽又是什麼呢?是一種受到的善待、物歸原主和一種與顯示我們的權力有關的平衡——因為讚譽者能夠肯定、論斷、估量、判定,他自認為具有能夠肯定的權利,分發榮譽的權利。提高了的幸福和生命感,同時也是提高了的權力感,因為,人們讚譽的出發點在於此(——由此出發,他會發現和尋找行為者,——〃主體〃——)。感激乃是善良的復仇。凡是平等和驕傲應同時並存的地方,凡是報復行為演練得最好的地方,對感激的要求和演練也最為嚴格。
〈64〉
第二個佛教。——其徵兆是同情日益擴充套件。精神過勞。這歸結為對快樂和痛苦的提問。戰爭的神聖光環會招來回擊。同樣,氏族界限也會招來反運動,喚起發自內心深處的所謂〃兄弟情誼〃。用教條和寓言來延續宗教是行不通的。
虛無主義的災難一定會隨著這種佛教文化而告終。
〈1008〉
任何學說都是多餘的,假如對它來說在積蓄力量和炸藥方面不是一切都準備停當的話。只有在為陳舊的價值所苦而又不自知的那些新需求、新的必需物躍躍欲試時,才會出現估價的改變。
〈96〉
啟蒙運動時期——接著是傷感時期。叔本華屬於〃傷感〃
(黑格爾屬於〃精神性〃)。
〈1024〉
一個這樣的時期:其間,陳舊的假面和慾望的道德鋪陳引起了憎惡:赤裸裸的自然;其間,權力的數量被簡單地認為是決定性的(是決定等級的);其間,偉大的風格再現為激情的結果。
〈724〉
〃功利的〃,這完全取決於意圖,取決於目的,而意圖和〃目的〃又完全取決於權力的大小。因此,決定論是靠不住的,而是一種學說的結果。因此,大家不要被它捆住手腳。
〈772〉
論批判〃自私〃。——拉羅斯福哥不情願幼稚,他相信勇敢說,自由說和矛盾說——當時,〃真理〃一詞在心理學事物中曾引起驚訝——例證:〃偉大的靈魂不是那些少有熱情、多具美德的凡夫俗子,而僅僅是那些心懷宏旨的人們①〃——當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②(他稱尚福特③是18世紀的更高貴和哲理性更強的拉羅斯福哥——)他被認為是熟悉一切源於〃最平常的自私〃的心理現象的觀察家,他補充說:〃一個高貴的精神將不會超越自身去爭取承擔持續觀察卑鄙和低下的必然性的工作的。這也許是要表明,性格的高尚意義和高貴有能力順利地壓制有害的影響。〃
①原文為法文。——譯者
②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806…1873)——英國哲學家,政治家。
——譯者
③尚福特(1741…1794)——法國作家,社會評論家和法國大革命的先驅者,原名:尼古拉·塞巴斯蒂安·羅克。——譯者
〈100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