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英國二元論哲學家,感覺論者。——譯者
康德,他是個渺小的心理學家和人情練達的人;他對偉大的歷史性價值(法國大革命)的評價失當;就像盧梭那樣的道德狂熱分子;帶有隱蔽的基督教價值;徹底的教條主義者,不過他帶有對這種滯礙嗜好的厭倦情緒,乃至希望它變得殘暴,但他的懷疑論也立即軟了下來;他尚未來得及受到任何宇宙政治審美和古希臘美的陶冶……是一個過渡和中介,絕不是獨到之物(——就像萊布尼茨,處於機械論和唯靈論之間;就像歌德,處於18世紀的審美和〃歷史含義〃審美之間(它本質dddddf上成了異國情調的含意),就像介於法國音樂和義大利音樂之間的德國音樂一樣,就像介於羅馬帝國和民族主義之間的查理大帝①一樣,是中介和過渡——真正的過渡者)。
①查理大帝(742…814)——法蘭克王國國王,公元800年加冕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譯者
〈831〉
論民族創造力在對待外來事物和借用物方面的特徵。——
英國的創造力,把它所接受的一切粗糙化和自然化;法國的創造力,把它吸收的一切加以混合、調和、攪拌、道德化;
義大利的創造力則廣泛地、最自由地和最細緻地利用借用物,使納入的東西遠勝於吸取的東西,因為,它是能夠最大限度饋贈於人的、最富有的天才。
〈903〉
社會價值感暫時還佔據優勢,這是可以理解的和有益的。因為,這關係到建立最終能夠形成強大的種族的基礎的問題。強力的標準:能夠在相反的估價下生活,並且永遠希望有這樣的估價。國家和社會就是基礎,這是世界經濟觀點,教育就是馴育。
〈989〉
哲學家生來彼此就不相愛。鷹隼翱翔天際,獨來獨往。燕雀只好聽其自然……盤旋天際,伸爪伺機,此乃偉大天才的命運。
〈201〉
伽裡阿尼①即使人們對理智的潔淨感的要求不高,但也抑制不住《新約全書》引起的、說不出口的不快之感。因為,最無權者放肆地要求參與大事,要求對大事有裁決之權,這太過份了。這本書關於那些莫明其妙的問題(如生命、世界、上帝、生命的目的等)的論述,流露出無恥的輕佻,似乎這類東西根本不成其問題,甚至是些盡人皆知的事!
①整節原文為法文。——譯者
〈385〉
道德的不寬容性乃是人虛弱的表現:因為人擔心自己的〃非道德性〃,人必須否定自己最強勁的慾望,原因在於人還不知道利用它們。這樣一來,世間這最富庶的地帶久久地荒蕪著——這裡沒有本來能當主人的力……
〈558〉
〃自在之物〃是荒謬的。假如我們不考慮一切關係、〃特性〃、物的〃活動〃,那麼剩下的也就沒有物了。因為,物性是專為邏輯的需要才由我們臆造出來的,也就是說,為了便於說明和闡述的目的(為了把種種關係、特性、活動聯絡起來)。
〈1035〉
就上帝而言,近代人透過上帝的不斷道德化施展了自己理想化之力——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絕不是什麼好事,而是人的力量被剝奪了。其實,事情的反面倒是對的,而且已有這種徵象。上帝,被認為是脫離道德的存在物,生命內部充滿對立的緊迫感,並且在神性的痛苦中使對立得到拯救、辯護——上帝就是彼岸,就是〃善與惡〃這樣的可憐的蹩腳道德的上司。
〈202〉
這曾經是前所未有、災難無窮的自大狂:——假如這些虛偽的渺小的怪人開始標榜〃上帝〃、〃末日審判〃、〃真理〃、〃愛〃、〃智〃、〃神聖精神〃等等字眼,並藉以同〃世人〃劃清界限;假如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需要顛倒價值,好像價值就是餘下的全部意志、鹽、標準和重量,那麼人們只需給這幫人準備好瘋人院就行了,用不著再操別的心了。說別人迫害他們了,這本是古希臘風格的傻話。因為那是小題大作了,等於抬舉了他們。
形成災禍之因有二。首先,世界上一類相似的自大狂以前表現為猶太自大狂(——猶太教徒和基督徒之間的鴻溝一旦形成,猶太人基督徒為了儲存自己不得不再次情不自禁地啟用猶太人本能發明的自我儲存程式——);其次,希臘道德哲學為了為希臘人甚至羅馬人準備和美化道德狂熱而無所不用其極……柏拉圖乃是衰退的中間橋樑。首先,他閉眼不看道德的實質,他用自己發明的〃善〃的概念就已經褻瀆了希臘諸神,他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