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2/4 頁)
三天,阿亞勉強能夠做出一道新手級的水煮魚片,離家庭主婦級的水煮魚片還有很大差別。
做為獎勵,陳衍送了一個石鍋,一套石碗*4,筷子*10雙碗筷,一大包煮魚的香料,佐料包給阿亞。
阿亞回到部落,煮魚給部落的人,吃得所有人舌頭都差點咬下來了,連魚骨頭都嚼碎,一起吞入肚子裡,一條普通的魚居然做得這麼好吃。
阿亞比劃著手勢,告訴部落的人,住在非常舒服的木屋裡客人做的魚比他做魚,就如,一根粗壯的樹木與一根細小的樹枝的區別。
這個,所有薩科部落的人給陳衍又貼上了一個標貼,會做非常好吃的食物的人,之前,他們給陳衍貼上了3個標籤,帶來神奇的禮物的人,會建造舒適的屋子的人,天天給阿亞做魚吃的人。
…
在陳衍的指點下。
10天后。
阿亞能夠做出一道家庭主婦級的水煮魚片。
因為,做魚離不開生薑,姜去魚腥,特別是淡水魚,魚腥味特別重。
做為獎勵,陳衍送了阿亞一塊生薑,並教會阿亞將生薑種在地裡。
阿亞很崇拜陳衍,在耳染目睹後,潛移默化地學習,模仿陳衍的習慣,每天要洗澡,剪去長指甲,每天早晚刷牙,繁重的裝飾也不戴了,身上也不塗油彩了,。。。。。。,等等習慣,阿亞變成了薩科部落的‘異類’。
受到阿亞的影響,薩科部落中的年輕人中也出現幾個‘異類’,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
不再把全身塗滿泥,礦物顏料當做美,很厭惡穿著鼻環,在身上刻著醜不拉幾的刺青,戴著繁鎖笨重的頭冠。
(未完待續。。)
第151節 人類文明前進的動力
像阿亞一樣,簡單利落,古銅色的面板,肌肉結實,充滿陽剛美,他們唾棄傳統漏習,學著阿亞剪掉像稻草一樣的頭髮,留著短髮,。。。。。。,還有跟阿亞一樣,崇拜陳衍。
阿亞覺得住在‘牛棚’裡太不舒服了,下雨的時候漏雨,颳風的時候四面透風,非常向往住在像陳衍一樣舒適的屋子裡,並付諸了行動,準備在陳衍屋子的附近建一座他的屋子。
陳衍給與他極大的幫助。
將冰晶短劍借給他,指點他搭建木屋的框架,將木頭切割加工成木板,砍伐竹子加工竹釘,製作傢俱等等。
。。。。。。
一個星期後。
阿亞的屋子也建成了,居住在舒適溫曖的屋子裡,這引起了薩科部落很多人的羨慕。
阿亞離開了部落的居住地,居住在部落的邊緣,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薩科部落居住在叢林中,附近有河流,沼澤區,不缺食物。
人類在飢餓的時候,腦袋裡思考的,去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吃飽。
人類吃飽後,就會想其它事情,比如,怎麼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於是,有了各種陶器,等基本的生活器具。
然後,人類吃飽後,擁有各種基本的生活器具,可以保證基礎的生活條件,就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好,於是就有了在陶器上加裝飾紋,使陶器美觀,裝飾,製作各種的精美的物品,等等。
。。。。。。
這就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動力。
這些動力是人類的本能,就算鳥類都有動力將自己的窩搭建得更舒適一些。
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在世界絕大多數原始部落中,沒有這些動力,沒有動力改變現狀,沒有動力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千百年來,都是這樣過的。
陳衍相信,幾萬年前,他們的祖先也是住在這樣的茅草屋中,茹毛飲血,在河裡捕魚,烤狒狒,烤鱷魚肉,。。。。。。。
幾千年時間,中國文明從一個位於河洛地區的鬆散的部落聯邦發展到現代,成為一個強盛的文明,強大的國家,而,薩科部落從幾萬年前,到現在,從末做出任何改變,時間的長河好像在這個部落中靜止了。
做出改變需要勇氣的。
在薩科部落中,很多人在觀望著這種巨大的改變。
用冰晶短劍切割成的石鍋只用了幾天,就被火燒裂開了。
陳衍準備製陶。
燒瓷對於瓷土的要求很高,瓷土主要由雲母和長石變質,其中的鈉、鉀、鈣、鐵等流失,加上水變化而成的。
而陶器對陶土的要求不高,要求有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