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隱士早於堯舜之際既已顯名,延及南北朝時猶為時人所仰,隋唐以後隱修之地差不多就被方外之人佔盡了。其實到了兩晉、南北朝時,隱士中已經很少“窮則獨善其身”如陶淵明之輩了,多半隱修者都是奔著“羽化”這夢想去的。但始終令我們後人羨煞的,到底是那些風骨清揚,具有高世之節的真隱士,他們才是我輩後來人可以暫忘紅塵羈勞,邀與神遊的盡興之儔。
東漢章帝時,在東平任城(今天山東濟寧)有個叫鄭均字仲虞的人,從小就喜歡讀黃、老之書,及長,遂為一卓然君子。當時鄭均的哥哥在縣衙門裡當職,雖然是個芝麻綠豆的小吏,但是像今天一樣,也是可以拿“外快”拿到手軟的。鄭均深為兄長的行為所不齒,多次進諫無效後,鄭均仍不死心。於是,他變更名姓去別人家當傭人,就像電影裡的唐伯虎那樣,只不過一為紅顏,一為兄長,而且電影裡把折身為奴這件事表現的太輕淡了,在真實的歷史上,在那個階級分明的時代,為人奴僕是很卑下的,被稱為賤人。若本身是貴族,卻去給人家當呼來喝去的奴僕,這是很羞辱的,尤其對讀書人就更甚,但是鄭均並不以此為意,在他心裡,只要能還一個清白的人格給兄長就是值得的。因此他的“折節”昭示了一個永恆的真理:只要所行無愧,即是真高潔,真丈夫!
一年多後,鄭均拿了足夠的工錢回到家,交給兄長說:“這些錢夠買別人送給你的那些東西了吧,作為官吏,貪贓枉法,那會一輩子也抬不起頭做人的。”頑固和貪婪的兄長最終被弟弟的所為感動了,從此洗心革面,成為了奉公守法的良吏。
後來,鄭均的才德名聲傳播開來,州郡的太守之類的大官都派人來請鄭均去做官。因為當時沒科舉,做官基本就兩個途徑,一是出身官宦,“子承父業”,二是品行卓絕,被貴族鄉紳之流推舉為“孝廉”。當時也的確盛行推辭不受“禮聘”的做法,第一類人是想把自己沽高了再賣,第二類人是真的無心仕宦,第三類人則是待時而動,擇木而棲。鄭均也是屢次的稱病回絕那些大官的聘請,只是一心在家侍奉寡嫂,教育侄兒。他應該是屬於第二類人的。話說來,那些州郡大官都極喜歡招攬些“名士”來裝點門面,在當時來說要稱得上“時尚”了。所以太守老爺因為沒能請來鄭均相當的不暢快,自己管治之地的名士都請不來,這不是打自己的臉麼,豈不遭同輩恥笑,於是他下了死命令給下邊的卒子,無論如何也要把鄭均給請來,可惜鄭均就是不去太守老爺那當猴耍,最後逼於無奈,鄭均竟跑到濮陽那去躲著了。
俗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鄭均的大名,到底還是傳到司徒大人的耳朵裡了,於是又是幾番延請,鄭均俱不為所動。在此三年之後,終於“驚動”了皇帝,於是皇帝發出詔命派“專車”去請鄭均來京,鄭均不得已還是得“出山”了。到了京城後,最終被皇帝授予了尚書之銜。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鄭均雖然是少習黃、老之術的,但是人臣之道還是謹守著,所以他數次上書皇帝,直言朝廷得失之處,忠心浩然,因此皇帝對他是相當的敬重有加。後來,鄭均因病告老還鄉,得到朝廷准許,遂以議郎職銜致仕離京,皇帝特別恩賜了衣冠。
鄭均歸鄉後,皇帝為了宣示自己的恩德,又發詔命給東平國相——鄭均家鄉東平是當時諸侯國東平國——特別褒獎了鄭均的功德,諭示賜谷八千斛,並且每年八月都要派官員去鄭均家賜送酒肉。第二年,皇帝東巡,路過任城,特別去鄭均家寢宿,這可是莫大的榮耀,就算是在今天,胡總或是溫總在我們誰家止宿的話,也會令我們大感很光榮啊。皇帝在此又頒下恩旨,特賜鄭均尚書祿終身。故世謂之白衣尚書。
白衣者,使人想其飄飄之態,浩浩焉,超世而逸出群倫之外,非才德高世者所不能有。白衣尚書——令人歎絕!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孔子嫁女申思
作為父母,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娶個好老婆,自己的女兒嫁個好老公,但是何謂之好呢?只怕這“好”是很難眾口一詞的,那讓我們看看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是怎麼做的。我們常聽說“庭訓”這個典故,都知道孔子教育兒子那是很厲害的,那他是怎麼嫁女的呢?
我們知道孔子對他的弟子都是有評論的,他對“七十二賢”之一的南宮子容的評論是: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南宮子榮這個人在國家太平的時候就會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國家處於動盪混亂的時候,也不會有牢獄之災或因之死於非命。春秋末年的魯國,君權旁落,執掌國政的是宗室大夫,孟孫氏便是這執掌國政的大夫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