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讓人更有勇氣去面對和克服生活的困難。愛情讓我們對人生有更明徹的瞭解和更成熟的生活方式。
維克多?弗蘭克說:“愛是進入另一個人最深人格核心之內的惟一方法。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瞭解另一個人的本質,除非愛他。”
如果愛情由神仙掌管,那麼愛情的權利屬於凡人。神靈是沒有愛情的,也不需要愛情。如果神靈動了凡心,那麼戀愛的物件也必定是凡人。因為是凡人才能體驗到愛情的滋味,或痛徹心扉,或者如痴如醉。所以,如果一個人墮入愛河的話,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以凡人的立場去戀愛。你是凡人,他或她也是凡人。
愛情的光環太過於耀眼,身處其中的人就如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中央,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而一旦燈光滅了,他們會發現周遭的寂寞和黑暗,他們不過是孤獨無助的兩個凡人。
如果我們忘記了是凡人的立場,那麼我們就是與自己的幻想在戀愛。這樣的戀愛,讓人神魂顛倒,如在癔狂的狀態。一旦清醒,會是深深的失望。最深沉的愛情,往往帶有某種病態的特徵。所以,有人說愛情是場病。
愛情確實可以給人神一樣的感覺,但也只是把人變成了半個神,永遠也不會成為真正的神。愛情,只有神話,但沒有神。如果我們在愛中把對方神化了,那就是悲劇的開始。
愛情並非純粹的精神,絕對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不存在的。愛情,是建立在生理本能的基礎上,也就是建立在性的吸引上。弗洛伊德認為,愛只不過是向另一個物件投入了大量的效能量而已。芥川龍之介 認為,愛是詩化的*。因為有這樣的“*”,我們才可能變成愛情之中的“神”。
成熟的愛情(1)
1
愛情常被看作是使人完整的途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我們是在尋找著另外的一半。很多人感嘆,如果沒有愛情,生活就如缺角的太陽,永遠不完整。《聖經》中上帝用亞當的肋骨造就了夏娃,他所愛的那一個,只是自體的一部分,沒有她,他就殘缺了。
“如果沒有你,我將無法活下去……”、“如果你不愛我,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樣的愛情表白比比皆是,好像失去了愛,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這樣的愛情,難道真的是愛情嗎?如果一個人本身是不完整的,內心存在著巨大的空洞,想靠愛情來填補這種空洞,會對愛情抱著很高的期待,為了愛而不顧一切。“如果你不愛我,我可以死給你看”。這樣的愛情,對於另一個人來說,會是沉重的負擔。容易陷入到愛河之中的人,也很難從愛河裡面脫身。他們情緒衝動,容易走極端,在愛的時候死去活來,失去愛的時候尋死覓活。有些人因為情感問題割腕、跳樓、跳河、服用安眠藥。與這樣的來訪者相處,諮詢師可以體驗到與她戀愛的物件同樣的感受――沉重的負擔。
一個女孩什麼都管著男友,男友無論做什麼,她都要隨時掌握,最後男友忍無可忍,他覺得自己整個成了“囚犯”,被女友用繩子牽著,走到哪裡都被遙控。所以,一看到女友打來的電話,他就感到頭疼。
那種不分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體的境界,看起來非常的浪漫。但如果真的在生活中,兩個人沒有界限,過份地捲入到彼此的生活中,會是一件很難忍受的事情。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這種愛,最終只會讓人想逃跑。當兩個人的行為表現得好像是一個人,這通常是不健康的,因為它限制了創造性、自發性和靈活性,讓雙方以一種固定的、僵化的方式進行互動。而愛是自由的,並且是充分的自由。
愛情是兩個人的舞蹈,如果兩個人完全合為一體,那麼根本就無法跳動。所以,要跳出優美動人的舞姿,必須保留一定的距離,能遠能近,進退自如。
無論多麼親密的愛,到底也是兩個獨立個體的關係。如果過度地捲入對方的情感,須臾不能離開,必將壓縮對方的心理空間,使之感受到壓力乃至退卻。成熟的愛,是有能力靠近,也有能力保持距離。正如弗洛姆 所說:“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未來的面貌。”我們在愛情中得到鼓勵和滋養,在愛情中變得豐富和強壯。如果愛情讓我們變得更孱弱,變得更殘缺,那麼這種愛情,就是一種變異的愛情。
2
愛情不是一種佔有,更非一種掠奪。在有些人看來,我愛你,你的全部就屬於我,你不能再有個人的私生活,你的空間必須全部敞開,情感必須完全透明,一舉一動必須由我掌握。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