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年,西洋宣教士因如何正確地用中文翻譯聖經上的真神的名字而起了爭議。耶穌會(Jesuits)教士想用天和上帝命名至高無上神,多明尼克(Dom inicans)修會和法蘭西斯(Franciscans)修會的教士卻反對。他們認為天這個字乃是一種物質,不應去拜。另外中國人祭祖與祭孔與基督教崇拜獨一真神相背,也引起爭議。這些爭辯上表到了康熙那兒,康熙的結論為如下:我同意耶穌會教士(在1700年形成)的看法,孔子是令人敬佩的老師,但在禱告中,本沒有用他名字去求名利,地位,或幸福的。而對於祖先的敬拜只是孝心的表現,不在於求保護。至於祖先牌位的設立,並不是代表祖先神靈在住其中。同樣地,在祭天的時候,物件不是藍天,而是創造萬物的主。如果上帝有時被稱為天,那就好比有時給皇帝另一個尊稱而已。14[待查]最後教皇發明了天主這中文名稱來稱至高無上的神。
頗為有趣的是康熙也信了天主教(天主教與基督教本為一教,略有差別[待查]在英文中包括~~~),後來宣教士們鼓勵康熙接受浸禮,但他總是說他與基督徒所敬拜的是同一位上帝而推辭掉。 15由此可見康熙帝也認為上帝跟天是同一位神,這位神也就是基督徒所敬拜的上帝。 以下附上一首康熙所作關於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詩以饗讀者。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康熙還做過不少關基督的詩,以下的詩可證明康熙已接受耶穌為主並昄依基督教。
結論
由此可見,雖然聖經裡的上帝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稱謂,但他是同一位上帝,在中國古人稱之上帝和天。聖經中的上帝並不只是猶太人的神,在五千年前,我們的先祖就敬拜這位上帝。但中國後人漸漸離棄了上帝,轉去信佛教,道教,祖先敬拜,孔教及各類偶像,而以色列人卻一直敬拜這位上帝。這樣看來基督教並不是僅是“洋教”、“紅毛教”,也是炎黃子孫的信仰根源。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再上天壇
再上天壇
透過前文,想必讀者已經一睹天壇的風采,其實天壇之奇妙之處遠不止這些。下面作者將主要透過《大明會典》,帶讀者諸君再上天壇,深入探索神奇的天壇。
天壇祭天儀式及其神聖象徵意義
以下我們根據1909年北京天壇所展示祭天的儀程,將之分成三部分簡短記述,並根據《大明會典》第八十二卷的記錄,加進歌曲與禱文。每個朝代與每位帝王對祭儀多少有些改變,但大致不會相去太遠。
天壇祭天儀程
第一部分祀前的準備(1–20)
1。篩選牲只祀前三個月,禮部堂官太常寺官員到京師外挑選犢牛等牲品
2。樂舞演練祀前四十天開始,樂舞生執事生到天壇神樂署凝禧殿演練、走位,每逢三六九日合練
3。看牲視牲祀前五日,欽定親王到犧牲所察看牲只
4。搭鋪棕薦祀前三日,搭幄次設供案
5。宰打牲只祀前一日,犧牲所所軍將犧牲趕入宰殺亭,禮部堂官在犧牲所舉行殺牲禮後宰殺牲只
6。恭迎銅人祀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由禮部堂官在齋戒處設手持齋戒牌的銅人,提醒皇帝虔心敬戒
7。沐浴齋戒皇帝於紫禁城齋戒二日,天壇齋宮齋戒一日,齋戒期間不理刑名,不飲酒,不食葷等
8。百官陪齋陪祀百官提前三日在各自衙門齋戒
9。閱視祝板祀前二日,皇帝在太和殿審閱祝文,察看玉帛、香等祭品,然後由鑾儀衛用龍亭將祝文和玉、帛、香等送天壇神庫存放
10。駕出午門祀前一日巳時(上午十時) ,皇帝在大駕鹵簿簇擁下出紫禁城前往天壇,百官在午門外跪送皇帝
11。御駕昭亨皇帝至天壇昭亨門下玉輦乘禮輿到皇穹宇,為皇天上帝及列祖列宗上香恭拜
12。瞻視壇位再由皇穹宇到圜丘瞻視壇位陳設
13。察驗牲只再到神庫、神廚察驗祭祀的供品和宰殺的牲只
14。御駕齋宮一切完畢,皇帝到達齋宮,百官在宮外迎駕
15。三薰三浴齋戒時,皇帝用香液水沐浴,潔身淨心,以示對上帝的尊崇
16。百官陪齋第三天齋戒時,陪祀百官在天壇附近的廟宇、小店住下,或在天壇西門外至永安門內撘起帳蓬住守
17。夜半明燈夜半子時,執事人員將祭祀燈光點燃
18。陳設祭品執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