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喝酒時最能放鬆,不必戴著面具,端起架子做人。
喝酒時人人平等,不論貧富貴賤,舉杯相邀都是朋友。
喝酒時浪漫自由,品著五穀百果之精華,就能進入一個虛幻縹緲的世界。
不再飲酒,就無法享受酒後微醺的美妙,永遠失去了人生的一大樂趣。
不再飲酒,就疏遠了許多異性朋友,無緣再結識肯為我兩肋插刀的騎士。
不再飲酒,就不能冷眼靜觀人生,不再擁有反樸歸真的超然。
奇妙的是,醉酒時,心中揣著糊里糊塗的明白,而清醒時,卻永遠面對明明白白的糊塗。
當我不再飲酒的時候,就從飄然欲仙的超脫中,重新墮入紛繁喧囂的凡塵。於是突然頓悟,名貴的陳年佳釀中,必定藏著一種淨化世俗的博大精深。
不再飲酒,卻更真正地懂得了酒。
。 想看書來
病 知(1)
我的三十九歲生日,是在病榻上度過的。一時間五臟六腑皆亮起紅燈,每去醫院檢查,就像一個被弄到測謊器前的間諜,很是惶恐。
我自幼體弱多病,身體經常莫名其妙地出毛病。小時候,我們住的衚衕口有一座廟,我曾被一位還俗的和尚算過一“命”,記得當時他摸著我的頭嘆道:“好一個靈秀的孩子!可惜太靈秀了怕是壽數不足,過不了四十歲的大限啊!”
很長時間,我不明白“大限”是什麼意思。
長大成人,始終不曾強壯,到了中年,越發搖搖欲墜起來,體內正常運轉的器官,剩下不到半壁江山。在三十九歲被認為病入膏肓的時候,想起和尚的預言,忽然就悟出了“大限”的含義,彷彿死神已經扼住了我的命脈。
我不信命,卻無力與頑疾抗爭。這一躺倒,就是整整半年。生病之初,嚐盡苦口良藥,身上千針穿孔,吃補品、練氣功,試了無數時興療法,結果越是渴望健康,越是病態依舊,我的情緒壞到了極點。
那段時間經常聆聽《病中吟》。在獨奏二胡迴腸欲斷、幽咽微吟的旋律中輾轉反側了一段時間以後,我開始面對現實,試著想象生病的好處。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並非人人都有花大半年的時間去生病的福氣。養病在家,至少不必日日騎車上班,省去多少勞頓,於是心中漸漸平和。
據說《病中吟》是作曲家劉天華在遭遇失業、喪父、貧困和疾病之苦時孕育而生的。雖然充滿“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但它不是一首悲歌,它承載著青年劉天華在逆境中掙扎和在困惑中覺醒的情緒;它燃燒著一個病弱之軀決心與痼疾與時弊決一死戰的抱負;它升騰著作曲家渴望解脫苦悶的願望和追求人生安適的理想。
《病中吟》也許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人遭遇疾病,並非全是壞事,生病的狀態最貼近人類的靈魂,一場罹患就是一次覺悟,它能給予病者健康人無緣領略的、最獨特的生命體驗。
我的讀書習慣,在生病的日子裡得到發揚光大,因此,讀書多在枕上。久病不愈,最大的益處就是時間充裕。每天躺在床上,把平時想看而沒空看的書統統搬來,一目十行地吞讀,一摞讀完,再借一摞。在疾病使我兀立人群的時候,幸有哲人大師做伴。那些日子,身體雖然空虛,肚裡卻沉甸甸地念進去不少雜貨。當我能從床上起來的時候,眼神雖然越來越不濟,心裡卻豁亮了許多。
漸漸可以在戶外活動,我便放下書本,到光天化日下去消化。百般聊賴的時候,就用整整半天時間坐在陽光下,胡思亂想,或者什麼也不想,看螞蟻搬家,聽秋蟬鳴叫。
記得有一次外出散步,看到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那是一個秋日的午後,陽光懶散地照在院子裡,空氣燥熱。我發現成千上萬的螞蟻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路邊,正在進行一場鏖戰。蟻軍將士們似乎無視人類的太平盛世,它們兩軍對壘,奮勇廝殺,使我想起在和平的旗幟下,地球上各個角落此起彼伏的戰爭。
散步歸來再看戰況,卻見兩道深深的車轍橫貫戰場。那場殊死搏鬥已經偃旗息鼓,銷聲匿跡。方才驍勇頑強的蟻兵勇士連屍體都毫無蹤跡。我沒有想到,一輛偶爾駛過的汽車,竟然沒商量地滅絕了螞蟻王國這場本來可以持久進行的戰事。
對於人類來說,螞蟻實在是太渺小了。然而,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人類不也同樣渺小和微不足道嗎?
競爭是生命的本能,和平共處也是生命的本能。
對於生命來說,死亡不是目的,卻是終點。在競爭中求共處,在共處中求競爭,這大概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