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他當然高興,更何況是在這等名門望族之中。
這一年是明憲宗成化八年。
不過接下去的五年裡,王揚名發現自己的重生原來也不這麼好過,也同樣要經歷不少生死離別的痛苦經歷。至於父親王華在王揚名出生的那一刻會感到巨大憤怒,不單單是王揚名當時不會啼哭,也因為妻子鄭氏在生王揚名之前懷了足足十四個月的孕,而這一點早已被鄉人傳為怪談。
王揚名在古代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鄭氏就因為夫君王華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聞不問過早地離開了這個傷心的人世,緊接著,鄭氏的婆婆,也就是王揚名在古代的祖母岑氏也因年紀過大而老死了。家中接連失去兩個女人,讓這個大家庭一下子變得冷清不少,即使他們居住的房子本來就不大,但是少了親人,活人還是會感覺到空空蕩蕩的淒涼感受。
五年裡,家裡最忙最累的就是王揚名的祖父,王倫,一個飽讀詩書的老秀才。由於父親王華要準備不久的科舉考試,因此王揚名整日都看不到父親王華的身影,只有祖父王倫疼他愛他陪伴著他。
這五年裡,王揚名都不能開口說話,他只能聽,至於其它都和一般小孩子沒有區別。祖父王倫本來就疼愛這唯一的孫子,自從老伴過世後沒有了感情的寄託,對這孫子就更加疼愛了。
這王倫本就是個學識淵博的老秀才,現在家務事多了,很少有時間再來讀書做學問了,另外還要照顧小孫子,於是他就乾脆把做學問和照顧孫子放在一起同時進行。平常忙完了雜事,他就隨手拿起一本聖賢書來大聲朗讀,一邊讓下人把孫子抱過來坐在他身邊。久而久之,王倫發現,每當他讀到某一段儒學上經典的文章詩歌時,小孫子就會高興地手舞足蹈,而每當他讀到一些晦澀難懂,或是立意膚淺的,小孫子則會不停地扮苦臉,顯出一副受煎熬的樣子。
這對於王倫來說,是一個天大的發現,而對於王揚名,則平常的很,因為其中的大多書文章詩歌他都拜讀過,而且深深喜歡著。
五歲那年,當王倫對著小孫子像往常一樣朗誦一段王勃的《滕王閣序》的時候,讀到“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時突然就忘詞了,背不下去了。出乎他意料的是小孫子竟然對了上來,而且把這段裡剩下的都絲毫無錯地背誦了出來: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王倫當時驚訝的差點心臟病發作,而王揚名也差點意外地暈了過去,本來他是在心裡默默跟著王倫背誦的,想不到就忽然說了出來。王揚名開始會說話了,王倫興奮地一把抱過了小孫子,顛了很久。他驚訝於小孫子的突然開口,也驚訝於小孫子的聰慧睿智。
事實上,王揚名穿越後,他的記憶力和悟性都大大提高了,這一點他自己也還沒有發現,他以為這一切都還是他以前的記憶。
“這簡直就是方仲永,王安石筆下的神通啊。”王倫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心情,大聲叫了出來,大違他一貫的秀才作風。
“爺爺。”王揚名感激王倫這五年對自己的不離不棄,親切地喊了一聲。
“哎,守仁乖。”王倫高興地應答道。
守仁是王揚名在古代的名,全名就叫做王守仁。
“不,”王揚名搖搖頭說道,“爺爺不要叫我守仁,我不喜歡守仁這個名字。”
其實是王揚名不喜歡他父親王華,這“守仁”就是父親王華幫他取的,所以他恨這個名字。
“好,”王倫也應答的爽快,孫子好不容易開口說話,他沒理由拒絕小孫子的第一個願望,“讓爺爺想想,給你取個好名字。”
王倫心裡想道:“守仁是王華取的,作為爺爺他不能在孫子面前丟了兒子的面子。”
“要不爺爺給你取個字吧。”王倫想到了解決的方法。
本來在這個年代,男子要到二十歲弱冠之年才可以取個字,但是王倫這人雖然年紀不小,但思想卻要比許多年輕人開放的多,對於五歲就給孩子取字一點都不感到出格和反常。
爺爺都不介意,王揚名當然更不會介意了,於是他同意地點了點頭,期盼著這個讓他大跌眼睛的字的到來。
第二章 我叫王陽明
“陽明,就陽明好了,取帶給世界以陽光般的光明之意。”王倫果斷地決定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