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權威性
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和發展之後,手心向上這一手勢衍生出了不少變體,舉起一隻手並以手掌示人,以及將手掌按壓於心口之上等等就都是這一手勢的衍生產品。
不過,一旦你將手掌反過來,擺出手心朝下的手勢,你在對方眼中的權威性就會立刻大增。就拿上面那個要求對方搬東西的例子來說吧。當你在說話時使用了手心朝下的手勢,對方不僅會馬上感覺到你是在命令他將這件東西搬走,而且很有可能會萌生出一種抗拒心理。不過,這種抗拒心理的產生最終還是由你和對方之間的關係,或是你與他在工作中的職位級別來決定的。
翻轉手掌,使原本向上的手心朝下。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手勢的變化卻能夠徹底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和態度。
假如你和對方的身份和地位平等,當你對他提出這個要求並做出了手心朝下的動作,那麼,他可能會拒絕你的要求。假如你和對方的身份和地位平等,當你對他提出這個要求並做出了手心朝下的動作,那麼,他可能會拒絕你的要求。但是,同樣的要求,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心向上的手勢,他就很有可能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不過,如果你是他的上司,那麼,手心朝下的手勢似乎並不會對你的要求產生任何消極的作用,因為你本來就有凌駕於他之上的權力。阿道夫·希特勒擺出了他的那個舉世聞名的手心朝下的敬禮姿勢
納粹在敬禮的時候,手臂伸直,而手掌則處於水平的位置,手心完全朝下。這種敬禮方式正是第三帝國作為世界獨裁者擁有無上權力的象徵。如果阿道夫·希特勒在向下屬敬禮時,使用的是手心向上的姿勢,那麼,估計誰都不會把這個小個子放在眼裡。他們很可能只會一笑置之。
第二章 權力盡在“掌”握(4)
當一對夫妻手牽手散步的時候,居於支配地位的一方——通常為男性一方會稍稍走在另一方的前面一點,而他的手也就自然而然地壓在了跟在他後面的妻子的手的上方,其手心也就很自然地面朝後方。至於他的妻子,由於位置稍稍靠後,其手心也就會很自然地向前迎合丈夫朝後展開的手掌了。儘管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對於一名肢體語言觀察者而言,它所提供的資訊已經足以讓他判斷出誰是這家的一家之主了。
伸出的手指 = “立刻照做,不然試試看”第三種手勢合掌伸指。當你將手握成一個拳頭,只留出一個手指時,這惟一的一個突出於拳頭之外的手指就彷彿凝聚了整個手掌的全部力量,一觸即發。當你在說話的同時將這根手指指向他人的時候,對方馬上就會感覺到隱藏在手指背後的那種迫使人妥協的力量。這樣的手勢往往會在對方的潛意識中製造出一種負面的影響,因為該手勢之後必然會伴隨有舉臂,揮拳等動作,而對大多數靈長類動物而言,這通常是攻擊對方的前奏曲。
這種合拳伸指最容易引發聽話人的反感,尤其是當這根手指隨著說話人的話語節奏而抖動的時候,這種反感之意就會變得更加強烈。這種合拳伸指最容易引發聽話人的反感,尤其是當這根手指隨著說話人的話語節奏而抖動的時候,這種反感之意就會變得更加強烈。然而,一不留神,我們每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就會擺出這樣的手勢。在某些國家,例如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用單獨的手指指向他人就是對對方的一種侮辱,因為在當地,這樣的手勢只會被應用於動物身上。馬來西亞人習慣使用拇指來為他人指路,或指明物件。
一項觀眾實驗
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中,我們要求參與實驗的八名演講者在一段長約十分鐘的演講過程中分別使用這三種手勢。與此同時,我們記錄下觀眾們在每一位演講者講演期間的動作和表情,並由此統計出他們對演講者的支援率。實驗結束後,我們發現,演講時使用手心向上這一手勢頻率較高的演講者獲得了觀眾84%的支援率;但是,演講的內容不變,僅僅讓演講者在演講時刻意地多用手心朝下的手勢,結果,其獲得的支援率就立刻下降到了52%。至於使用第三種握拳手勢的演講者所獲得的支援率就更低了,僅有28%,而且在他演講的過程中,甚至有觀眾提前退場。
在大多數觀眾面前,伸出的手指往往會引發負面效應
使用最後一種手勢的演講者不僅獲得的觀眾支援率最低,而且其演講內容的後期影響力也是最低的,觀眾們大都沒能記住他演講的主要內容。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經習慣了使用這種手勢,那麼現在,你不妨嘗試著改變自己的這一習慣,用另外兩種手勢來代替它。如果你在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