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一章 十三種常見姿勢(1)
在工作場合,女性最討厭男人們做出這種姿勢
對於很多生活中看似非常簡單的身體語言,人們很少會有意識地去思考其中的真正含義。例如,當兩個人互相擁抱時,他們在鬆開臂膀前會輕拍對方的後背,還會做出象徵性的親吻動作——在對方的臉頰旁發出親吻的聲音。這些身體語言在大部分旁觀者眼中,都被預設為是親近友善的表示。可是事實上,職業摔跤選手在比賽時也會使用輕拍對手後背的動作——提醒對手結束擁抱的姿勢,以便打破扭成一團的僵局。如果你跟一群朋友會見某個你並不熟悉的人,其他人都跟這個人熱情擁抱,以至於你不得不勉強效仿時,你很可能會在跟這個人擁抱之前,就已經伸出手去輕拍對方的後背。象徵性的親吻(包括這個動作所伴隨的親吻的聲音)其實也是人們在不願意親吻對方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代替真正的親吻。
這一章我們將探討的內容,涵蓋了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時最常見的一些頭部姿勢和肢體語言。
點頭的動作
在大部分文化中,點頭的動作都用來表示肯定或者贊成的態度。這個動作屬於鞠很多人都用拍打對方肩膀的方
式來打破僵局——也就是逃離那誠
摯得令人窒息的擁抱。圖中的女人
將男人抱得越緊,男人拍打女人肩
膀的頻率就會越快
躬的簡化形式——就像一個人正準備鞠躬,然而動作只進行到頭部就戛然而止,最後以點頭的動作象徵性地表示鞠躬這一姿勢。鞠躬的姿勢隱含著順從之意,所以點頭的動作也顯示出我們對其他人的觀點表示贊同。研究顯示,那些先天性聾啞或者失明的人,也會用點頭的動作表達肯定和贊成。這麼看來,人們很可能天生就會使用這一動作表示順從的態度。
如果聆聽者每隔一段時間就向說話人做出點頭的動作——每次做這個動作時點頭次數以三次為宜——就會激發說話人的表達慾望,能夠讓他比平時健談三至四倍。在印度,頭部左右搖擺,也就是搖頭的動作,是用來表達肯定和贊成。這種奇怪的習俗令西方人和歐洲人非常困惑,因為在這些人的文化中,這個動作一般是用來表示不置可否的態度。而在日本,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過的那樣,點頭的動作未必意味著“是的,我同意你的觀點”,它往往只是表示“是的,我聽到了你所說的話”。
點頭的動作源於鞠躬的姿勢,用來表達順從的態度。
在阿拉伯國家,單一的抬頭動作是用來表示否定的態度。而保加利亞人則用通常表達否定的動作,也就是搖頭,來表達肯定的態度。
為什麼要學習點頭
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意識到點頭這一動作的威力,事實上,恰當的技巧可以讓點頭的動作成為相當具有說服力的工具。研究顯示,如果聆聽者每隔一段時間就向說話人做出點頭的動作——每次做這個動作時點頭次數以三次為宜——就會激發說話人的表達慾望,能夠讓他比平時健談三至四倍。另外,點頭的頻率能夠顯示出聆聽者的耐心程度。緩慢的點頭動作表示聆聽者對談話內容很感興趣,所以當說話人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我們應該向對方緩緩地點三次頭,表現出認真深思的態度。快速的點頭動作等於是在告訴說話人,你已經聽得不耐煩了,或者是催促說話人馬上結束自己的發言,以便給你一個表達觀點的機會。
怎樣贏得他人的贊同
點頭的動作具有兩個強有力的功能。首先,由於身體語言是人們的內在情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所做出的外在反應,所以,如果你懷有積極或者肯定的態度,那麼你說話的時候就會頻頻點頭。反過來說,假如你在說話時刻意地做出點頭的動作,那麼你的內心同樣會體驗到積極的情緒。換句話說,積極的情緒能夠引發點頭的動作,而點頭的動作也能激發積極的情緒。這兩者之間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係。
點頭的動作還具有相當的感染力。如果有人對你點頭,你通常也會向他回報以點頭的動作——即使你並不一定同意這個人所說的話。因此,在建立友善關係、贏得肯定意見與協作態度等方面,點頭的動作無疑是絕佳的手段。在跟別人談話時,你不妨在每句話結束前添上一個反問短句,再次肯定自己的觀點。例如,“難道不是嗎?”“你應該也是這麼想的吧?”“這難道不對嗎?”或者“相當公平了吧?”這樣邊說邊點頭,聆聽者就會和你一起做出點頭的動作,於是他的內心由此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使他很有可能贊成你的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