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史有記錄的夏朝就誕生了。
陰曆,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紀年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配合,一個輪迴也叫六十年甲子,週而復始,六十年風水輪轉。
陰曆或是農曆,雖然何人所為不詳,但有一點仍然可以認定,即使是人間創造,大體上離不開神仙的指引。所以,統屬玉皇大帝功績比較無可非議。
我們小時候都會唱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老街上有學問的杜先生,不知道是他自己創作還是從其他什麼地方摘抄的,弄了段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教我們背誦。至今,我尚能清晰記憶:
地球繞太陽,一圈是一年
一年十二月,廿四節氣連
按照陰曆算,每月兩節氣
半年六、廿一,半年八、廿三
全部交節日,差別一兩天
打春陽氣短,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鳥來全
芒種開了鋤,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澱,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嚴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大寒過後,就是新一年
當年,我們對基督上帝管轄的陽曆系統365天整體規範有所瞭解,但隱蔽性的奧妙,例如聖誕、感恩等諸多神聖的節日基本一無所知。並不類似現今,可以將那些洋節日弄成派頭十足,隆重熱烈,大有趕超中式傳統佳節之難以招架的猛烈趨勢。
在一年四季的中式節日當中,小孩子們最值得期盼的還要數春節。不用上學,穿新衣吃魚肉雞鴨燃放煙花鞭炮。那大年三十年夜飯初五接財神初七人之日十五鬧元宵,前後要整整熱鬧大半個月。
當然,大年初一最為重要,這天百無禁忌。頑童們瘋玩瘋鬧,大人們不加勸阻攔截,可以成為孩子們最為自由放鬆的一天。
還有私人財務進項。只要見到長輩,恭喜發財健康長壽之類的吉祥言語亂呼一氣,總能從親戚長輩那裡得到壓歲錢,多少不論。
這也是當年土節日勝過洋節日的重要原因。
繞了半天,還是返回天官。
其實,就算天官是把校洋龍的好手,並非老街上的重要角色或者著名人物。不要說老孃舅、大佬倌,連倪阿福都未必能夠趕得上。天官只是老街後面鐵工廠裡的一名普通的檢修工。
也因為是名檢修工,所以才被挑選作為老街上的義務消防員。
只是天官相當盡職。小時候,我常常可以見到天官,泡在我家對面的洋龍間裡除錯洋龍,一呆就是一兩個時辰。這時,閒來無事的我們一些小孩就會圍觀看熱鬧。
當年的老街,對消防還是蠻重視的。雖然老街住房並不寬裕,在我家的對面專門劈出兩開間的門面,作為專業的所謂洋龍間,編列為3號。
為了醒目起見,洋龍間的大門和外牆一律被刷成紅色。天官開啟洋龍間,見到屋裡除了擺放一臺洋龍,包括配套的進出水管,各種備品備件什麼的。大件除了“洋龍”;還有一架小型兩輪車,尺寸是被精確計算過的,除了正好可以擺放“洋龍”,在我們周遭老街上最窄的弄堂裡出沒,進退都可以相當從容。
小車上掛著一口銅鐘,一旦發生火警,天官一面推車飛奔,一面使勁敲鐘報警。
在浦東,很多地方有陰曆五月二十“校洋龍”的習俗,老街也不例外。校洋龍何以確定在這個日子,說法很多。
當時接近小暑,天氣炎熱,適宜戲水,特別是我們小孩子。還有就是農田正好處於夏收夏種前夕,也相對閒適,有利於積聚更大範圍的人氣。
那天,佈局在老街全鎮各處的五六臺“洋龍”全體出動。目的十分明確,既要檢驗“洋龍”裝置的完好,同時所有“洋龍”展開的一次接近實戰的友誼比賽。
也有說,這是浦東傳統的祭祀祈福。透過每年五月二十的“校洋龍”形式,傳達老街人類對上蒼包括玉皇大帝諸位神仙的敬意。希望以玉皇大帝為首的老天爺可以確實體察界下民情民意,風調雨順一把,讓老百姓有個太太平平的生活年景。
看“校洋龍”熱鬧時,任何人如果可以順便淋上點洋龍水,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