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緊地把營盤山擁抱在環裡。但營盤山跟這些山之間,又相隔著兩三百米的距離。於是,在營盤山與這些山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寬兩三百米、長*百米的弧形平地,就像一段巢狀在山間的玉帶。在這片山間平地裡,有兩三個水井,也有四五處已經廢棄了的房屋地基。可見這裡曾經有過人家。但現在,這裡只是寨子里人家住戶耕種的田地。營盤山的西北面是一片寬大的山間田壩,者要寨子、田壩寨子和者秧寨子,從南向北依次在田壩裡排列,就像三顆巢狀在山間凼子裡的明珠,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位於山間田壩最北面的者秧寨子背後,是一脈形如巨龍游走的山坡。山坡最西端的主峰,是一座形如牛角又有點像三國名將關羽盤坐的高山。在者要寨子與田壩寨子之間,也矗立一座形狀相似的山峰。者要寨子外出的通村公路,呈東西走向的連線方式,把這兩座山峰聯在了一個平面上,構成了一個山峰在西邊呼另一個山峰在東面應的山形格局。營盤山腳下的者要寨子,也由此而變得更加秀美和獨特。營盤山的西南面是一條長約六七里的山谷,山谷兩邊的山峰,就像列隊聽候主帥調遣的官兵,莊重嚴肅。這時,就會覺得整個營盤山,就像是一位座在椅子上專注地聽著將士們彙報軍情的主帥,他背後呈弧形狀相聯在一起的山坡,就是座椅的堅實後背。站在營盤山頂的石板上放飛想象,營盤山上曾經瀰漫的硝煙,就會在眼前升騰,營盤山下曾經發出的戰鬥吶喊,就會在耳畔響起……
也許,者要寨子王氏家族的第一代先祖王發昇到這裡定居後,就經常帶領他的部下,爬到這座營盤山頂,坐在平整的石板上,一邊品著酒、喝著茶,一邊目視著西南方那片氣勢磅礴的山峰,回想著自己帶兵馳騁沙場的往昔,把自己想象成萬山之王,正在調遣著眼前這些列隊聽命的將士,讓他們奔赴南盤江畔,把那些擾亂民眾生活的盜賊和匪徒驅逐出去,以保大明江山的安寧。當那些經常在南盤江沿岸流竄作案的盜匪來侵犯者要寨子的時候,王發昇就帶領他的謀士們爬上營盤山,指揮將士們如何跟來犯的盜匪進行作戰。等盜匪走到者要寨子東面的山埡口時,站在營盤山上的王發昇便一揮手中的指揮旗,埋伏在山埡口的將土們就立即現身,將盜匪殺得措手不及。盜匪準備沿著來路逃回去時,王發昇又一揮指揮旗,埋伏在營盤山南面山埡口上的將士們又立即現身,將盜匪堵截在營盤下的山道上。這條山道是一條在懸崖間穿越而過且非常險要的小路,上面是營盤山的高高巖崖,下面也是一壁數十丈高的懸崖。被堵截在這條山道上的盜匪,如果想活命,就只有跪地求饒。一場漂亮的阻擊戰,就這樣輕輕鬆鬆地結束了。王發昇也從營盤山上走了下來,回寨子裡跟將士們喝慶功酒去了。者要寨子從此便安寧了許久。
也許,者要寨子裡的歷代領袖或寨老,也經常帶領寨子裡的壯年男子漢,爬上營盤山頂,一邊想象著先祖們在這裡指揮將士抵禦來侵犯者要寨子的外來盜匪的情景,一邊部署如何組織寨子裡的父老鄉親抗衡前來侵犯家園的盜匪。當那些經常流竄在南盤江沿岸一帶的盜匪成群結隊來侵犯者要寨子的時候,他們也會像當年的先祖王發昇一樣,有序地指揮鄉親們展開戰鬥,儘管此時進行戰鬥的人已經不是官兵而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戰鬥也依然進行得很精彩,仍然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只因為,者要寨子有一座地形獨特、視野開闊、易守難攻的營盤山。
歷經歲月滄桑的風雨浸蝕,營盤山見證了者要寨子在滄桑歲月裡的變化。在社會*不堪的那些年月裡,營盤山是保護者要寨子安全的堡壘,是者要寨子抵禦外來侵犯的陣地,是者要寨子展示雄威的平臺。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安定團結,不再有外地的盜匪成群結隊來侵犯者要寨子,一座曾經讓者要寨子的民眾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營盤山,從此變得荒蕪起來。營盤山上的圍牆上長滿了苔鮮,臺階上的平地長滿了雜草,巖崖間的縫隙里長滿了樹木。荒蕪了的營盤山已經長年累月不再有人光顧,因為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安定的社會里的人們,早已忽略了營盤山的存在。那些曾經在營盤山上瀰漫的戰火和硝煙,已經被和平的歲月湮沒。如今,營盤山還能讓者要寨子裡的人們關注起來,是由於有人在山上的平地栽種了許多的桃樹、李樹和梨樹。一到春天,營盤山上就開滿了粉紅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與梨花,讓生活在寨子裡的人們,能夠從營盤山上美麗的景色中獲得美的享受,從山上飄來的花香中獲得愉快的心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升級,者要這個具有600多年曆史的布依族寨子,將會被有識之士發現並開發成為一個休閒旅遊之地。到時,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