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這個方法可能把平直的事件處理得有些曲折。參觀博物館那天,你早晨出門,中午回家,看到不少古物,似乎平直。如果你早晨唯恐遲到,匆匆趕車,博物館裡琳琅滿目,看完了才忽然想起來早晨沒來得及吃早飯,難怪中午肚子這麼餓。這就有曲折有起落了,“早餐”這件極平常的事情,忽然發生了很大的作用,完全因為你把它移到中午。
同樣的“型式”可以寫出不同的文章。也許你不是遊博物館,是看下午六點開演的電影,到了散場時才想起還沒有吃晚飯,——本該吃過晚飯再入場的。這部片子的吸引力真大,使你把晚飯忘記了。
“早飯”可以換成別的東西。你利用暑假找了個臨時工作,在藝品公司當店員,店裡有個小女孩專管打掃清潔,每天擦擦洗洗沒個空閒。她一時失手打破了一個花瓶,老闆告訴她:“你得賠,用你的工資,這個星期你沒有錢可拿了。”小女孩哭起來,她說不把工資拿回家一定要受爸爸的責罰。你心裡不忍,替她賠出來。事後自己覺得好笑,——以上都是直敘——你是為了賺學費才打工的,錢還沒有賺到,先貼了老本。你的經濟狀況也不好,父親也常為了錢發脾氣。這些事本來發生在打工之前,現在移到打工之後才寫。你用了那個“忘記早餐”的模式,你拿“自己的學費”和“早餐”代換。每一種形式都可以推廣使用而且加上變化。你這篇文章的結尾可以加上感想:幫助別人沒有錯,自足也是應該,人生的快樂也許就是兩者兼顧吧。
假想另一個題材:叔叔家裡本來沒有狗,星期天去看嬸嬸,居然添了一隻漂亮的獅子狗,家中頓時熱鬧了許多。你在記述了這隻狗的可愛之後,——以上都是直敘,——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這隻狗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有個奇異的來歷,這就是把先發生的事移到後面來寫了。
同樣的形式:我家院子裡有兩棵樹,晴天有鳥叫,雨天有淅瀝聲,夏天有濃蔭。可是這兩棵樹當初是誰栽的呢?……
繼續推廣:學校裡有個老校工,鬍子都花白了,天天還是搖鈴打鐘,燒水送茶,他對每個學生都很好,學生都管他叫伯伯。他獨身一人,沒有家室,在這個學校裡服務也有二十年了,那麼他以前是做什麼的呢?他年輕的時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按照一般通行的說法,這顛倒時序的寫法叫“倒敘”,倒敘是使文勢變化的基本方法。
但是請注意:倒敘畢竟是不自然的,如果讀者覺得它違反自然,就不容易接受。所以:“倒敘”經常偽裝成好像也是直敘的樣子。偵探小說是倒敘嗎?也許是吧,一件罪案要先有犯罪的人,犯罪的動機,犯罪的方法,實施的步驟,而偵探小說一開始就寫犯罪的結果。
從罪案的發生看,偵探小說是倒敘;就偵辦的經過看,警察的確是先看見了屍體,再去查死者的姓名,清查死者的人事關係,假設涉嫌的人,一步一步水落石出,最後將兇嫌逮捕。時間的順序就是如此。這豈不又像直敘?
倒 敘(4)
寫偵探小說,作者的佈局的確想倒過來寫,但他不能以兇手的眼睛建立視點,要以警察或偵探的眼睛建立視點,正是為了避免“赤裸”的倒敘。
幾乎每一個談論“倒敘”的人都舉過下面這個例子,各家的“版本”略有不同。故事的大意說,某君從異地還鄉,見家中的長工趕著馬車在車站迎接,頗感詫異,他以為弟弟會開著汽車來的。
他和長工之間有如下一段對話:“家裡的汽車呢?”
“昨天撞壞了。”
“怎麼撞的?”
“二少爺開快車。”
“哦!我弟弟怎麼樣?”
“在醫院裡急救。”
“咳!他開車為什麼不顧安全呢!”
“因為他要送老太爺去醫院。”
“我爸爸怎麼啦?”
“他老人家突然得了心臟病。”
“本本好好的,怎麼突然病了呢?”
“因為家裡失火,房子都燒掉了。”寫這個故事的人似乎有意把整個事件倒過來說,但是讀來十分自然,他不但使我們“聽見”家破人亡的慘變,也使我們“看見”一個拘謹的、遲鈍的、口才笨拙的老僕,他透過人物性格使倒敘顯得合理,也就是說使讀者“誤以為”仍是直敘。
有人在外面應酬了一天,回家後發覺遺失了打火機。那打火機是個紀念品,他不能淡然置之,就坐在家裡,抽著煙,回想可能失落在什麼地方。他把當天所到的地方、周旋的情景一一在腦子裡檢查一遍。他倒用不著按照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