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3 頁)
藎�惺幣��櫚輟�
○難怪小說總是暢銷,小說的娛樂價值很大,誰不喜歡感人的故事呢!詩和散文,我們能用娛樂的眼光去看它嗎?
□能。我們所謂娛樂,是指身心放鬆,現實的壓力解除,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圓滿自足的小世界裡。這些,小說,詩,散文,都能給我們。
○文學能給我們的,應該不只娛樂。文學的第二種功能是什麼呢?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得到許多知識。這又分三方面,一是文化遺產的承受,二是人情世態的瞭解,三是生活境界的提高。
○你今天談話綱舉目張,條理分明,好像是提出一篇論文。我記得你以前說過,中華民族好比一個大家庭,李杜韓柳溫蘇都是久藏的家珍,身為中國人應該一件一件玩賞過,至少也該看過清單。你說“文化遺產的承受”,大概還是這個意思吧。
《作文三書》第十九問(2)
□中國文化的遺產屬於每一箇中國人。人人可以自動地自由地去取它用它,沒有任何限制。這不像分房子分地產,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這種遺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和研究中國文學有什麼分別?
□研究中國文學是維護、陳列這些好東西,而我們不以此為專業,只是高興了就拿出來把玩一番。
○下面一個小項是“人情世故的瞭解”,這個標題對我很有吸引力。我們年輕,常常覺得別人很難捉摸,向長輩請教吧,他們總是笑一笑:“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長大?要長多大?
□在這方面文學作品可以幫助你。文學作品是專門表現人心的,人心隔肚皮,文學卻是一面透視鏡,人心海底針,文學卻是一個探測器。
○文學作品怎樣幫助我們?文學作品裡的人和事,總是在雲裡霧裡,真真假假。
□雲裡霧裡,是它感性的一面。幾個月後再看一遍,就可以把雲霧撥開了。抒情詩是作者的交心運動,長篇小說是作者指揮的人性大演習。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不一樣,你要同中求異;人與人也有共同的規律可尋,你又要異中求同。
○有一次,爸爸帶我參加宴會,我們到得比較早,就和主人一面聊天,一面等待。爸爸問:“今天你請了哪些人?”主人念出七八個名字來。爸爸告訴他,某人可能遲到,某人可能缺席,某人大概不待席終就要告辭。這天晚上,爸爸的預測一一都應驗了!真奇怪,我到現在不知道他怎麼會有這些本事。
□為什麼有人缺席、有人遲到、有人早退?因為人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令尊大人能夠預測他們的行為?因為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怎樣做,大致有個規律。
○我怎麼不覺得有規律?
□人,多半是在父母膝前長大的,父母,不管是什麼性格,什麼背景,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面對多大的利害!總是為孩子想。而孩子心目中,父母最單純,最容易瞭解,父母在什麼樣的刺激下會產生什麼反應,他能預測。孩子慢慢長大了,和家庭以外的人接觸,那些人不是他的父母,那些人由於性格,背景,環境,利害,某甲和某乙不同,此事和彼事不同,今日和明日又不同,你在父母那裡累積得來的經驗就不夠用了。這時,唯一的辦法是多和別人接觸,包括透過文學作品和作家創造的人物接觸。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人心雖然千變萬化,倒也有個極限。
○不是說“人心難測”嗎?
□當他說“人心難測”的時候,他已經測到東西了。
○人心難測,那就是人心很壞咯,人生境界又怎能提高呢?
□人的境界有高有低。“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是一種境界,如果一看見明珠,就投進別人的懷抱裡去了,那是另一種境界。兩種境界並不一般高,是不是?(○是)如果既不肯歸還明珠,也不肯改嫁,魚與熊掌通吃,那又是一種境界,是不是?
○如果“還君明珠不垂淚”呢?
□那跟“還君明珠雙淚垂”又不一樣。
○還君明珠雙淚垂,還君明珠不垂淚,不還明珠不垂淚,垂淚但是不還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比較有滋味。
□你用“滋味”兩個字,很好。你做出來的事情別人看著有滋味,自己事後回想有滋味,這就是有意義,有境界。有一部老片子叫《羅馬假期》——
○上個月重演,我看了。
□你喜歡哪個人物?公主還是記者?
○我喜歡公主。
□多數人喜歡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