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牧場(第1/2 頁)
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一點小小的白帆於深藍色的波濤中起伏著,這是一艘正在被鐵殼蒸汽船淘汰的帆船,噸位為八百六十五噸,桅桁稍傾,可以收風,逼風航行時速度很快。帆面可分前桅、主桅和船頭三部分。前桅包括雙桅船前桅、前桅帆、第二層帆和第三層帆,主桅包括後桅帆和頂桅,船頭包括船艏三角帆和大、小三角帆。這是一般典型雙桅縱帆式帆船。
正航行於怒海中非正常航道的這艘北美式縱帆船,在這19世紀末期,像這種只有一臺小功率蒸汽機,甚至沒有專職輪機人員的小帆船正趨於淘汰,而此時,這艘船卻正在同怒濤搏鬥著。
艦橋上,穿著呢絨短大衣,頭戴船長帽的船長,不時的拿起望遠鏡觀察著周圍,不人出人意料的是,這名船上似乎是東方人,黝黑的臉膛顯得很是平靜。
“左轉舵,追上去!”
李涵衝著舵手喊了一聲,這艘小小的帆船便是北洋航運的一艘帆船,不過這艘建於1864年的“小船”並不從事海運,它是一艘捕鯨船,船隻建造的極牢固,肋骨及船殼板全部用鋼釘組裝,船帆寬大,船尾輪廓開闊優美。最適於在北緯40度以北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行駛。
而在其服役的十幾年,其間帶回了上萬桶鯨油以及幾千噸骨粉,在美國的捕鯨業沒落之後,這艘船已經於港口閒置了數年,其間儘管曾充當過貿易船,但最終還是被鐵殼蒸氣船所淘汰,閒於美國的港口中。直到去年年底,才被來自東方的客人用極為低廉的6400美元買下,在船廠經過整修與翻新之後,然後駛出了港口,再次投入怒海踏上了征程。
這艘建於二十七年前的小船。其結構堅固可在惡劣氣候條件下航行,操作靈活可以在最惡劣的氣候下橫渡大洋,當然作為捕鯨船,其船上的船員並不多,只有船長一人,大副一人。水手長一人,廚師一人,加上二十八名水手——一共三十二人。
與其它的捕鯨船不同,在美國船廠的翻新中,這艘捕鯨船折掉了煉油機。並將煉油艙以及貨艙加裝了多層的軟木與鋸沫,組成了厚達1.5英尺的保溫層——這甚至超過了鮮肉冷凍船的厚度,從而確保了船艙的密封與保溫,即便是在長達兩個月的航行中,這艘船內攜帶的冰塊依然保持著凍結。不過在一個月前,艙室中的冰塊卻換成了於近北極的冰山上取下的冰塊,在冰塊之間,放置著數百噸新鮮的切割整齊的鯨魚肉。甚至就連甲板上,亦堆放著成袋的骨粉,這些鯨肉將用滿足特區對肉食的需求。至於骨粉則可作為肥料,儘管朝鮮本地的農民對於骨粉沒有需求,但是統監府的試驗農場卻需要大量的肥料。
此時冷凍艙裡已經裝滿了鯨肉,不過作為船長的李涵卻希望再獵殺一條鯨魚,以獲取更多的鯨肉,從而降低這趟航行的成本。
“再捕一條鯨魚。即便再小的也能獲得十幾噸肉,幾噸骨粉。差不多就夠這趟航行的成本了……”
心裡這般唸叨著,李涵又一次拿著望遠鏡搜尋海面。這兩天這艘船一直在追蹤著一個魚群,那是一種很小的黃魚,但數量極大足足綿延數公里。這種黃魚是露脊鯨的食物,如果走運的話,沒準會再捕獲一兩頭鯨魚。
對於捕鯨,李涵並不是內行,甚至可以說是個外行,只是靠著十幾本有關捕鯨的書籍獲得了有關捕鯨的知識,完全是這個行業中的新手。就像這條捕鯨船上三十二個船員一樣,山東沿海出身的漁民佔了三分之一,其它大都是隻是會游泳罷了,對於大海完全是陌生,亦便是沿海的漁民亦只是在近海捕漁,可以說,對於他們中的每一個人而言大洋都是陌生的,對鯨魚同樣也是陌生的。
正是因為這種陌生,他們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直到十天前,才發現一群鯨魚——足足二十六隻鯨魚,發現鯨魚之後,船艏的兩門捕鯨炮立即忙活了起來,待到鯨群消失的時候,海面上已經是腥紅一面,然後九頭座頭鯨被拖上船,原本滿是冰塊的冷凍艙,很快便裝了鯨肉,在隨後的十天中,又先後捕獲了幾條鯨魚,從而將空蕩蕩的冷凍艙裝滿了鮮肉。
正如李涵當初想象的一樣,大海能夠為特區提供充足的肉食,而這些鯨魚肉正是特區所需要的,不但警察部和學校需要,就連同勞工也需要,而現在船上裝載的鯨魚肉足夠幾萬人食用一個月,相比於豬肉或者牛肉,它足夠廉價——除去航行成本外,幾乎再沒有其它成本,浩瀚的大洋便是一片取之不盡的牧場,
“叮叮……”
突然,桅杆上響起一陣急促的鈴聲,打斷了李涵的思緒,船上同時傳來了望手喊聲。
“發現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