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拓業(第2/2 頁)
上海最晚的日本的三井洋行來說,他們修建的碼頭既規模小還地方偏僻,寒酸至極。”
丁幕傑的嘆息,聽在張靖的耳中,他先是一愣,而後又自信滿滿的說道。
“可就是這樣,他們也辦成了生意不是,當年在上海的所有日本人都加到一起,還不到一百人,咱們和他們一樣,本地的消費市場是別指望了,那隻能指望別人家了,所以咱們就得學著他們,拿出最誠意的態度,最謹慎的產品,用最執著的勇氣、最燦爛的笑容來,在茫茫的人海中,一個又一個的陌生面孔面前,冒著各種各樣的白眼、懷疑、輕視、甚至喝斥,一家一家的不厭其煩的重複推銷著自己的商品。既然三井洋行當年能辦到,咱們也能辦到,要知道,咱們的煤比可比他們好太多了!”
“可是築碼頭的錢從那裡來……”
丁幕傑反問一聲,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雖說礦務局那邊因為是自家人所以在結算上給了很在的照顧,但是到達上海後,無論是徵地,建倉庫亦或是築碼頭,那都需要銀子,可貿易公司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兩萬元。靠著那兩萬元,別說是建倉庫築碼頭了,就是徵地,都不見得能徵到足夠用的地,畢竟租界的地價極高的,那兩萬元還不夠塞牙縫的。
“咱們的那位財神爺不是在船上嘛!”
想到先前上船時碰到的那位,張靖便衝丁幕傑笑說道。
“走,咱們一起去見見這位財神爺,沒準,他那能幫咱們想點辦法!”
又是來借錢的!
幾乎是在互相認識的瞬間,唐榮俊便意識到眼前這兩位貿易公司的經理與副經理的來意了,北洋實業公司表面上私營公司,但實際上卻有統監府以土地、礦權等物換得的股份,因為攤子太大,以至於各個方面都面臨資金的問題,眼前的貿易公司同樣也是。
這會這兩位找上門來,除了想從銀行拿筆貸款,旁的還能是為了什麼?簡單的客氣之後,面對張靖希望獲得貸款築港的要求,沉默片刻後,唐榮俊反問道。
“予靖,來,說說你到了上海後怎麼辦?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這米穀之類的土產,也不過就是一說,真正的重點是煤吧,你準備怎麼把煤賣出去?如何同壟斷上海煤市的日本人競爭?”
因為於滙豐銀行工作時曾接觸過煤商的關係,所以唐榮俊深知現在上海等地煤市俱為日本洋行所壟斷,朝鮮煤想要開啟市場,就必須要先把日本人擠下去。
“先不用考慮日本人!”
一提到市場的佈局,張靖全是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
“現在咱們產量有限,日本煤在上海一個月能賣五六萬噸,現在最緊要的是把咱們的煤賣出去,既然咱們的煤質不遜英國的威爾士煤,我的想法是,憑著低價,先把質量稍遜於於平壤煤的澳大利亞煤擠出上海,同時擠佔英國煤的市場,這樣的話,就能保證一年四至五萬噸的市場,有了這個市場,待到於上海站穩腳之後,咱們再同日本人競爭,再說……”
話聲稍稍一頓,張靖又繼續說道。
“日本煤質量差,各國公司都是按比例將廉價日本煤和價格稍高的澳大利亞煤或者高價英國煤摻混到一起後,可以弱化日本煤燃燒速度快的缺陷,獲得較為理想的加熱效果,平壤煤便無法取代日本中低檔的日本煤,我估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上海一年的市場,在未來的三四年內至多也就是十五萬至二十萬噸,能把英國煤、澳大利亞煤的份額搶下來,就足夠咱們同日本人競爭,迫使他們放棄優質煤市場。”
張靖的想法讓唐榮俊不時的點著頭,誠如他說的那樣,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憑著低價的優質煤搶佔優質無煙煤市場,雖說看似穩妥,但唐榮俊卻看到其中的一個問題。
“予靖,一年十五萬至二十萬噸煤的利潤有多少?”
反問一聲後,不待其回答,唐榮俊又接著問道。
“煤礦於統監府的意義又為何?僅憑一年十幾二十萬噸煤,又如何能令府中滿意?予靖,大人之所以派你開拓海外煤市,恐怕並非只是讓你賣個十幾二十萬噸煤吧,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歡迎各位大大加入,無語每天都會盡量擠出時間於群中,歡迎大家向無語提出您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您手中還有月票的話,不妨投給《帝國的朝陽》,無語保證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