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慈禧(第2/2 頁)
英掀開簾子,對門外的李鴻章說:
“老相國,太后叫您老進去。”
李鴻章邁進門檻,肅立站定,然後跪下,摘掉飾有大紅珊瑚頂插著雙眼花翎孔雀毛的帽子,將它放在一旁,畢恭畢敬磕了一個響頭。再站起,左手捧著這頂帽子,向前邁進幾步,來到太后身邊,又跪下,將帽子放在手邊的地磚上,用帶著濃厚廬州口音的官腔喊道:
“臣李鴻章叩見太后,祝太后萬壽無疆!”
“起來吧!”
慈禧輕輕地說了一句,又對著站在門邊的李蓮英吩咐道。
“給李中堂搬一張凳子來。”
“謝太后厚恩,臣不敢坐。”
李鴻章並沒有因慈禧的格外眷顧感動得熱血奔湧,對此,他早已經習慣了。李蓮英很快親自搬來一張精緻的梓木方形小凳,放在李鴻章的旁邊。李鴻章還是不敢起身。
“李鴻章,你是年近七十的四朝老臣,今夜又不是平時的叫起,說話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你就坐著慢慢說吧!”
對此早已經習慣的李鴻章,被太后這麼一勸,便站起身來,將雙眼花翎大紅珊瑚帽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然後大大方方地在梓木方凳上坐了下來。
“李鴻章,你是要跟我說點水師的事兒吧,你說吧!也就是你們,知道吾家事便是國事,還記得哀家!”
慈禧這般說看似委屈,實則是在告訴李鴻章,戶部那些人辦的事,她知道了,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去給他撐腰的,
“臣是要向太后稟報另一件事。”
太后話裡的意思,李鴻章豈能沒聽明白,心知太后無意,至少現在無意為水師撐腰,因為原因很簡單——翁同龢講到點子上了,戶部沒錢,若是給了水師,那園子也就不用修了,那頤和園可是太后用來作為頤養天年的地方,雖說太后壓根就沒有頤養天年的心思,可修個園子,不單是要做的文章,平日裡也能到新園子裡散散心不是。
明白了太后想法,李鴻章自然不會給太后找不痛快,更何況,他今天來這,確實不是為了給北洋海軍要銀子,那銀子還需要徐徐圖之。
還是李鴻章聰明,見其沒給自己添為難,慈禧便滿意的點點頭。
“哦,那是什麼事,李鴻章,你說吧!”
“這不,總督朝鮮的袁世凱從漢城打電報到天津,說駐朝日使易人,朝鮮官府所推“防谷令”禁止穀物輸出禁令,已由商事化為外事,日使更動言相威。”
“這東洋人可真是的,不就是些米穀嗎?犯得著這麼大動干戈嗎?”
天天盼望著這國局能清靜些,也能享上兩天清福,可誰料想,就沒有那天是安生的,內事倒是不怕,憂的就是這外事,三十年前隨先帝北狩的經歷,早在慈禧心裡留下了陰影,自然不願意外事徒生是非,便直接打斷李鴻章的話。
“回太后,東洋這些大辦洋務,人丁自農村流入城市做工,東洋米價日高,其廠主以至於糧商皆願購價廉朝鮮米,供工人為食,所以日人極看重此事。”
李鴻章與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深知洋人的脾性,這東洋人處處學著西洋人,那做派倒也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似的。
“這東洋人這些年處處學著西洋人自然少有教化,所以才會在這點小事上大動干戈。”
他不想觸慈禧的興頭,只能順著她的話回答。
其實,慈禧的頭腦很清醒,她也知道這和東洋人有沒有教化沒關係,可她喜歡聽這話,至少這話聽起來讓人覺得舒服,這天朝上國的體面還在。
“袁世凱有沒有說,東洋人提出了些什麼要求?”
(新書上傳中,還望大家繼續支援無語,求推薦、求收藏!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