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帝國的朝陽 > 第44章 差遣

第44章 差遣(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袁世凱的電報裡說了幾條。”

袁世凱的電報就放在李鴻章的袖袋裡,但他既不能拿出來,要慈禧自個兒看,也不能自己照著電報去唸。他的記性極好,雖年老而不減當年,電報的內容早已全部記在他的心中。更何況有些事情需要彙報,有些事情不需要彙報,就像袁世凱再提廢王一事一般,那便不需要報的,報於太后,那不是給太后找事嗎?

“一是朝鮮廢止《防谷令》,二是不能限制日本在朝鮮的通商權利,三是朝鮮賠償日本米商損失,主要是這麼幾條。”

慈禧聽後沒有做聲,心裡在不時的盤算著:廢止《防谷令》,讓他們去朝鮮隨便做生意,也不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日本人在朝鮮做什麼,不去管它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若是論進朝鮮,這日本人可比大清國還早那,現在無非就是再次重申罷了。難就難在賠款上,朝廷現在缺的就是銀子,雖說這銀子表面上是要朝鮮賠的,可這些年國政操持下來,慈禧卻知道朝鮮那地方國瘠民貧的,打從朝鮮開港起,朝廷便前後借給他們幾百萬兩銀子了,到最後,這銀子還是得朝廷賠給他們。

再說,事是是朝鮮人自己個挑起的,到頭來還要我們賠銀子,這口氣也咽不下呀!

慈禧沉吟半晌後,決定先聽聽李鴻章的意見。

“李鴻章,你說說看,日本人這幾個條件,咱們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

老於官場的李鴻章,對於慈禧的這個問話並不感到奇怪。年輕的時候,他的官職低,常常在稟報時遇到上司的詢問,經過一兩次尷尬後,他有了經驗:稟報之前自己先深思熟慮,在腦中準備幾種不同的看法,到時視情況而說出其中的一種。因為此,李鴻章能常常得到上司的稱讚,故而官運亨通。中老年後,官職高了,他又常常搬來別人的這個伎倆,一是從下級的回答中受到啟發,二是藉此考察屬員。

關於朝鮮《防谷令》這件事引起來的一系列的朝鮮外務危機,他早有自己的看法,昨天聽了恭王的意見後,心中更有把握了,於是底氣甚足地回答:

“回稟太后,依臣之見,這朝鮮是咱們大清最後的藩屬國,咱大清國的天朝上國的面子緊要著,所以,務必要把這件事給了下來,事了了下來,這朝鮮的危機便可解除,國家便可早日安生,朝廷的面子也給維持住,太后您也可以早一天寬心。”

“是呀,你是常辦外務的人,事還是不要生出來的好。”慈禧感嘆著。

“太后英明!”

李鴻章立即恭維道。

“臣打了大半輩子的仗,辦了大半輩子的軍務,從中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國家一定要備戰,戰爭不可不防備,這是第一;第二,仗能不打就不打,能用外交解決,就用外交解決。”

“這話說得在理兒。”

慈禧點頭,表示讚許,如若當年先帝爺那會,有李鴻章在朝,先帝又豈北狩避暑山莊。

“所以,臣以為日本人開出的這些條件,可以慢慢的同他們談,一邊同他們談,一邊再同朝鮮那邊談,一切都好商量。”

“賠款一事要好好談。”

慈禧打斷李鴻章的話。

“朝廷銀錢短缺,最好不賠,能少賠就少賠。畢竟,說到底,這銀子還是咱們拿!”

“是,太后所言極是!朝廷用度短缺,自當儘量少賠!”

恭維著李鴻章又補充一句。

“說到朝廷銀錢短缺,臣倒是想起一件事來!”

“是什麼事?說來聽聽!”

“前陣子不都說著,湖廣總督張香濤找著一個財神,還有人戲稱其是湖北的“盛杏蓀”,杏蓀聽人這般一說,便立即服了軟,說他豈能與湖廣財神相比,他這一月籌的銀子,頂他幾年籌的銀子來。”

“你說的是那個寫《泰西策》的唐子然吧”

慈禧淺淺地笑了笑說:

“這個唐子然倒是有幾分才幹,平白靠著一個法子,就給張之洞尋了那麼條財路來,若是天下臣工都像他一般,這朝廷銀錢又豈會短缺,也不至於修個園子,還有人說三道四的。”

太后的話,讓李鴻章心裡吃一驚,頓時慶幸起先前沒提水師的事,若不然啊……

“可不是嘛!”

應聲附和著,李鴻章正了正腰板,一臉端謹地說道。

“太后,臣奉太后之命辦了二十多年的洋務,為朝廷的軍隊買了許多西洋的槍炮,為北洋南洋購置了不少鐵甲船隻,比起先前打長毛捻子時來,咱們的兵是夠使了,但若跟

目錄
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諜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