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最終目的(為新書求推薦)(第1/3 頁)
(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為珍貴的!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援,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為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從而達到改造國民性的最終目的!”
在提及國民性改造的時候,唐浩然只覺胸中一陣激盪,國民性或民族性,就是國民素質,最基本的就是其思想道德素質,或者說國民性與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在一般情況下是通用的。它們的基本內涵都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及相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尺度、性格特質、道德規範、思維方式乃至於心理、風俗習慣等等。
在後世,每每一提及“國民性”時,人們就會想起魯迅,魯迅研究國民性,目的正是為了中國勞苦大眾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他在雜文《不滿》中說的那樣:“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多有隻知責人不知反省的種族,禍哉禍哉!”逝世前半年,他還在《致尤炳圻》的信中指出,“揭發自己的缺點,這是意在復興,在改善”!因此魯迅一生都將揭露國民性的痼疾、挖掘民族思想道德素質中的“病根”、探索塑造新型民族素質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
不過魯迅所揭露和批判的“國民劣根性”是在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澱起來的,是一種久未治癒的“痼疾”,在歷史上魯迅當年痛斥的“圈子”意識、看客心態、“窩裡鬥”現象等等,直到百年後改觀仍舊不大。為了改變“國民劣根性”在歷史上有著太多的運動和嘗試,可唯一沒有嘗試的卻是最為有效的東西——國民軍事化!
國民軍事化,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唯一可行的選擇,相比於普通意義上的運動式改變,或者向這學習,向那學習的飄蕩性、不定性。軍事化的訓練、生活,卻可以教給人們一種習慣,一種軍事化的生活習慣,軍事化的訓練、軍事化的生活、軍事化的國家,而在這個過程,還可以培養普通民眾的紀律精神和團隊意識。
而且還可以透過那種軍事化國民生活,使得國民擁有一個健康的底子,身體是一切的本錢。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提高整個民族的競爭力。
正如同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一般,他一生都在致力於對普魯士進行加強君主****和軍國主義的強制改造。1740年,當這位“普魯士國家的建築大師”離開人世時,他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可觀的“軍事寶藏”:約1000萬塔勒的錢財和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堪稱當時歐洲之冠的強大軍隊,他還把整個國家生活都納入了軍國主義的軌道。作為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繼承者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繼續著“士兵王”的事業。他一生追求“國家利益至上”,並且獲得了“弗里德里希大王”的稱號。他要求臣民一絲不苟地遵守秩序和紀律,凡事無條件聽從他的獨斷。
也正是得益於幾代人的努力,最終鑄就了普魯士人對秩序和紀律的刻板遵守,而這正是國人所欠缺的,亦是唐浩然希望透過“軍國民化教育”給予國人的“禮物”,準確的來說是一個國民性改造的“禮物”。
在一直以來對軍國民教育持以贊同立場的蔡元培,在沉思片刻後,先是點點頭,而後又搖搖頭:
“不過在全國推廣國民生活軍事化,需要投入多少力量,多少經費?這並不僅僅只能依靠在鄉軍人,而且各級還應該建立相應的團體,而且,如何激發國民主動參與訓練,僅僅依靠強制措施,顯然不太現實,這些都需要考慮了。”
蔡元培的建議,讓唐浩然回頭提醒身後的速記員:
“記下了嗎?”
得到滿意的答覆後,他方才神色淡然地轉回來道:
“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如何讓在鄉軍人進入村自治會?”
一聲反問之後,唐浩然搖頭說道。
“僅僅依靠一道朕簽署的命令?軍人雖有皇家軍人之名,但他們和老師不同,師如父,有這個傳統在這,老師的地位本身就高於軍人,加上“皇家”之名,他們進入村自治會,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解決的問題,並不能只依靠一個命令,還要解決他們的身份問題。”
身份,這才是最重要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有一個合適的身份,一切都會顯得極為順利,而對此,唐浩然早就成腹在胸。
“要不然就弄一個治安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