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機組成,其中尤以儒家文化佔據主導政治地位,並且帶有明顯的專制主義等級觀念。這些文化元素相互作用,有機統一,使中國傳統文化呈現特定的面貌。
從層級結構上看中國傳統文化,大約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核心思想與理論。主要體現在各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中,體現為儒家的“仁”“義”“禮”“信”“忠”,法家的“權”與“勢”等,道家的“道”“名”“道法自然”,釋家的修身、積德、人生轉世等思想,以及由這些核心思想發展出的社會治理的基本觀念、制度等。比如,儒家強調的“施仁政”,法家強調的嚴酷吏治;道家強調的“無為而治”等等。
第二層是在核心思想與理論下產生的思想觀念,及思想觀念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形態,包括國民性格、社會習俗、法律與道德等等。它是第一層次核心思想與理論的派生物,又是它與社會生活結合的並長期積澱下的產物。如,婦女節烈,即是儒家“義”“忠”等核心思想在舊社會中國婦女身上的產物,它本質是要求婦女對“夫”的不計犧牲的“忠”,這種觀念經過長期的沉澱,成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法律、道德與習俗的一部分。又如中國國民的“看客”心態與文化劣根性,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人”身上形成的文化形態。
第三層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思想與理論,及其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觀念的作用下,人們依社會習俗、法律與道德而行動,就形成了社會文化現象。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對文化可以直接感知的部分。比如舊中國婦女的裹足、民初政府提倡婦女節烈等。
綜合看,中國傳統文化層級結構呈現為“核心思想—思想觀念—文化現象”形態。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層次是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基礎,對整個文化的特徵起著決定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諸子百家的經典作品,特別是儒家經典中的《論語》、《孟子》、《朱子》等,主要內容即屬於“第一層次”,對規定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起著關鍵作用。
德國現代哲學家馬斯貝爾斯曾經用人類思想的“軸心時代”來指出這種早期的核心思想對整個文化的形態及其發展的決定作用,雖然他所指的是中國的孔子與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部分或某階段思想對整個文化起決定作用的情況依然存在,但卻要複雜得多。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道、釋、法等思想糅雜為一體的,其核心思想及其理論以孔孟為主,卻又不僅僅限於此。儒、道、釋、法、墨等思想幾乎各有其經典,各有其代表人物,這些經典和代表人物,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面貌。
我國曆來將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經”與“子”都是思想著作。“經”為儒家思想的經典作品,有《詩》《書》《易》《禮》《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等等。“子”是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史”是各種體裁歷史著作。“集”是收歷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
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與理論主要包括在“經”“史”、“子”三部分中。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的層級結構“核心思想—觀念—文化現象”實際表現為:“文化典籍—文化形態(國民性格、習俗、道德、法律)—文化現象”。中國文化典籍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處於決定性的核心位置。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曆代統治者都要強調讀典籍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激烈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魯迅強調少讀、甚至不讀中國書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魯迅要在晚年寫出一部以中國文化典籍為主要批判物件的《故事新編》的原因。
魯迅是從舊營壘中過來的人,他少年時熟讀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量經典。他更能看清“裡面”的情況,他知道這些經典是如何幫助統治者發揮統治作用的,是如何箝制人們的思想自由的。
於是,他反戈一擊,“致強敵於死命”。
第三節 《故事新編》的解構所指
第三節 《故事新編》的解構所指
自覺與不自覺
現在,我們再次回到《故事新編》作品本身。
在魯迅的所有作品中,《故事新編》無論從題材選擇還是表現方法、整體風格,都顯得很“另類”。但這只是問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