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解構之美--魯迅故事新編 美學探析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2/3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停手吧賽博人,外面全是玩家聯盟:人皇出山,讓我對線大魔王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我有一本教練書被解約後,我統治了足壇王者榮耀之影子地球聯盟守護未來強制遊戲妻命剋夫:病弱老公,求放過光與暗的交響我只是想打個遊戲而已神醫高手在都市網遊之陣天路網遊:開局萬倍增幅,炸了新手村綠茵榮耀龍族:我在屠龍時代做心靈導師今天的鎮守府依舊和平NBA:開局飲水機,殺到名人堂

深深的失望,他終於知道自己並非振臂高呼而應者雲集的英雄。認為魯迅一次辦刊失敗就造成如此深的挫折感,是不確切的。辦刊失敗只是表面的引子,而更深的內在原因是他內心的困惑與焦慮:如何改造中國傳統文化?路在哪裡?

於是魯迅開始了批判。從《狂人日記》開始一發而不可收。一旦找到了改造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切入點,他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所謂“戰鬥”之中。他批判的節奏越來越快。一方面他寫的東西篇幅越來越短小精悍,作文週期越來越短,數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他從小說創作開始而放棄小說專寫更能直接干預現實的雜文,使他的批判越來越直接。越來越快的批判節奏,除了容易喪失批判的深度之外,另一個負面的作用是使批判陷於具體的現象與問題而不可自拔,而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弊病卻無暇顧及,反而顯得“只察秋毫,不見輿薪”。看魯迅後期的雜文常常陷於論爭之中,常常讓人覺得大材小用,浪費了一代文豪的精力。

我相信魯迅本人是應該有所覺察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不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龐大存在不變,再強烈的文化批判與社會批評,都難以迴天。

於是,必須再次退回去,退回到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不是它在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去直接面對它、批判它——這才是《故事新編》的產生在創作主體內的動因。

從文化建設退回到文化批判,再從文化批判退回到解構中國傳統文化源頭,它是一條不斷向後退卻的路。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大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存在不屑一顧,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過份低估。即使百年過去後的今天回過頭再看,歷經多次政治與文化變革,很多當年提出的問題還是沒能很好地解決。魯迅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鏖戰中雖然不得不一路退卻,但卻又始終堅守陣線,進行著“韌性”的戰鬥。

“文化現象—國民性—文化源頭”之路

魯迅的所謂失敗,還可以作另一種角度的觀察。

在文化批判生涯中,魯迅首先是從文化本身的表現形態入手的。他的視野專注於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控制、對民眾的專制,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腐朽的一面如何失去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能力,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掩蓋真相愚化民眾。魯迅對這些現象的態度,是企圖用批判來改變它們,建設新的文化。

但很快,魯迅發現改變這樣的“鐵屋子”是如何的萬難。其原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屬性已經固化在人的身上,這些人與人之間彼此相系,形成頑固的“國民性”。國民性本質是傳統文化所形成的,而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狀況,則無不是國民性的反映。這樣,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現實生活中就結成牢固的“中國傳統文化—國民性—文化現象”三位一體。

對這樣一個文化結構的批評,最好的辦法還是退回到起點去重新開始。

從文化現象批判,退回到“國民性”批判之中。《阿Q正傳》等作品對國民性的集中批判,即是改造國民性的努力。顯然,這樣的努力仍然是要失敗的,因為,國民性本是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在人身上的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屬性不改,改造國民性無異於緣木求魚。

必須再次退回去。

從國民性批判退回到中國傳統文化本身。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非常龐雜,魯迅又如何下手、最準確地拿捏住它呢?按照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內部的層級,魯迅瞄準了規制中國整個文化形態的“神話、傳說和史實”。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抓住它們進行解構,將使中國傳統文化從根本上岌岌可危、風雨飄搖——這才是《故事新編》的產生在創作主體內的成因。

從文化現象批判到國民性批判,從國民性批判到文化基石的批判,這既是一條上升之路,也是一條退卻與失敗之路,既是與中國傳統文化“戰鬥”的節節敗退,卻又是他人格精神上的步步堅守。

《故事新編》是並不徹底的。對於解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這個如此重大的命題來說,它八個短篇的份量太小了,還有很多奠定龐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的內容需要去廓清。

魯迅只是開了個可貴的頭。可嘆的是,在這樣的開頭之後並無後人的接續,有的只是出於各種實用目的的有意誤讀和長期被矇蔽後的無意誤讀。

而魯迅當年所思考與面對的很多問題,我們今天依然在生活中要常常面對。

2010年1…6月初稿於新餘

7月初修改於北戴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主要參考書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焚城凡人飛仙傳BOSS纏上身:老婆,聽話!海底撈月忘蒼寒唇屬災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