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報復(第2/7 頁)
到天黑了再下手嗎?那時候人少不是更方便?
也有人說現在天氣太乾了,指不點是太陽把什麼東西給烤著了,屬於自然著火現像。可不管都怎麼議論吧,這事件就是這樣,江家人都吵吵倒黴,其他人也就是賣呆兒看個熱鬧。其中不乏有人興災樂禍暗自解恨兒。
“該,真是活該!”周淑蘭知道這事兒後第一句話就是這個,“再讓他們家養狗咬人,這回柴禾垛著火了可是有人解氣了。那狗也死了,可真是大好事兒。也不知道是不是誰幹的,要是的話可得給他謝謝。”
紀以田跟她一樣,也只當是巧合了,並沒有往紀巖身上尋思。當爹媽的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心思,都覺著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是點人家柴火垛這種事只有那些二溜子才會幹,自家閨女這麼老實這麼乖巧,哪會幹那個啊?
紀巖讓狗咬的事只家裡這幾個人知道,他們沒懷疑別人就更加想不到了,這件事鬧騰了兩天也就消停了。
六月份正是上山Lai野菜的季節,紀巖無事一身輕,幾乎是整天都泡在山裡,大葉芹、小葉芹、刺嫩芽、蕨菜、燈籠花、大耳毛等等,一堆堆的山野菜弄回來。
F縣是山城,山野菜也算是地方特產,每年這時候來抓菜收購的人不老少,各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老孃們兒沒事兒了就都上山Lai了菜到街上去賣,管是幾十、幾百的也能貼補下家用。也有些能耐的靠上工了,整個季下來都能賣上好幾千塊錢,都能頂上小戶人家種地一年的收成了。山城出品的山野菜,品質優良,純天然綠色食品。這樣的廣告詞不光是種噱頭,其本身的確有過人之處。這裡的氣候怡人,土質上佳,溫溼度合宜,適合野菜的生長。這也是為什麼各地經銷商不辭辛苦遠道而來進行收購的重要原因所在。
跟街面上很多家店鋪一樣,紀家水果店前也擺滿了一溜的竹筐,裡頭裝著各種新鮮的山野菜。其中大部分都是紀巖這幾天上山的成果,還有一些是從下面村民手裡兌過來的,他們家離的遠,不能天天在街上蹲攤兒賣,便宜些兌給坐地商戶,也省得再去靠時間。而商戶們有鋪面,賣這些也不耽誤正經生意,到時候有那外地來的客商大批抓菜就一舉都賣給他們,這樣可以掙箇中間差價,摟草打兔子順帶的事兒。
同樣打著一舉兩得主意的還有紀巖,她上山lai野菜那只是副業,主業是打理空間,豐富下里面水果蔬菜作務的品種。去年秋天她挖了一些食材兼山藥材進去,此時都已經各種繁植了幾茬,盡數連成了片。這幾天又弄了些山野菜,用不了多久也全都會像這樣長成規模。
此時的空間已經被她擴充了三分之一,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生機一片。除了植物以外,幾群家禽在圈好的柵欄裡悠哉的閒逛,紀巖也記不大清楚這已經是第幾拔兒了,前頭的那些長成後就被她全都賣給了縣城裡的兩家飯館酒店。還因此成了固定的供貨商,沒辦法,誰叫她供應的家禽品相好又肉質鮮嫩,做出的菜品比較起來更加可口,凡是吃過的客人都叫好。
紀巖之所以把東西拿到縣城去賣而沒有選擇在鎮上出售,也是因為不想太扎眼了,水果蔬菜店生意那麼好,已經很多人都在研究她進貨的渠道了,要是再來上個家禽,那純粹就是找屎呢。再者說她也不想再去費心編造藉口,太累!
要是換到縣城裡就省去了這樣的麻煩,另外她也可以藉機觀察下這些禽類品質的反應,鎮子上的飯店畢竟還是小,吃客們的見識面相對要窄,如果拿到大飯店裡要是被說好,那也就是好<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凡事都是頭三腳難,起先紀巖找銷路的時候,負責採買的人那是愛搭不理,問了一圈兒也就兩家說可以,那還是先留貨以後算帳。
紀巖倒也不急著拿錢,每家留了五隻雞,又把電話號碼給了採買。第二家店一直都沒有信兒,倒是頭家隔了沒有三天,她就接著了對方的電話,說那些雞客人吃了都說好,讓他再送些去。
第二回去紀巖同樣沒提錢,只是這次除了雞以外還問了下要不要鴨和大鵝,對方說你的雞不錯,其他的應該也差不到哪裡去,不過自家店裡這兩樣賣的少些,就先試著各留兩隻看看吧。
等到紀巖再接到這家的電話時,對方開口著急忙慌的就催她趕緊多送些貨來,店裡這兩天客人明顯增多,都是客帶客好幾撥的來,進門頭個菜就點雞,店裡頭沒有了拿別家的頂了兩回,客人都急眼了,直吵吵著上次吃的不是這個味兒,說他們店以次充好,差點兒沒打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