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開始栽種(第2/2 頁)
帶莖葉,全頭全尾,一棵比照此種類成斤的價錢。
如果不論繁簡程度,只論數量來看,這種全株的方式更容易賺到錢。就好比在山上遇到一片野菜,可能全採下來也到不了一斤的量,要是按棵挖出來,可就是幾倍的價錢。
收購訊息出來的頭一天,大家接受度不是很高,也不都太有體會。等到了第二天,這勞動量和價錢比就明顯劃分出來了。
姜家老三和老四同樣時間山上,老三按平時一樣採菜,老四則連根一起挖出來,等到了一同下山,老三的筐裝滿了,老四的筐才將三分之一。
數量上差別大,這價錢上也沒少差距。老三這一筐菜賣了三十元,老四這三分之一筐卻賣了七十二塊錢,硬是多出一倍還拐個彎兒。
這還只是最尋常普通的種類,換了比較稀少的品種相差的還要更大。有了這樣的對比,堡子裡的人開始轉變了方向,朝著後者開始進攻。
訊息也傳的比較快,沒到兩天的功夫,整個村子裡的人就都知道老紀家這一新舉動,除了本堡子人外,隔壁小隊的人也漸漸送菜過來。
紀家大門口支起了攤子,有來送菜的周淑蘭就給收了。新菜下山根上還帶著溼泥,這時候移栽也最合適。紀巖找了人拿到已經事先規劃出來蓋好的棚子裡,一棵一棵的栽下去。
這個季節氣溫陽光都很合適,外面那層棚膜可以暫時不用。山野菜的生命力也都很頑強,栽種的相當順利,成活率很高。
頭批山野菜的數量紀巖並沒打算太多,選了幾個品種合起來才只栽了四個棚子,即便是這樣,光是投入就用去了計劃費用的二分之一。
不過,她也清楚,一旦這些山野菜反季節上市,利潤也是極其可觀,不是普通蔬菜可比。
山野菜這邊栽植完畢,緊跟著就是各種果樹的移栽。
不同於小樹苗的種植,為了早些見收益,紀巖早先就在空間裡培育了一批果樹,都是已經差不多將要成熟,開花可以掛果的樹齡,當年種下當年就可以出果。
這樣好是好,可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別的不提,光是是動輸這塊兒就相當的麻煩。
這可不是一棵兩棵,而是成百上千顆,即便是加長的大卡,為了不造成擠壓減少損傷度,一車能裝個十棵八棵那都是多說了,這麼些數量下來,光車就是個老大難。
青山鎮西側是個貨運集站地,每天來往不少的大貨車,可以透過些關係跟這些司機們聯絡一下,便利條件倒是有。只是這少來無去的倒也真不叫個事兒,可問題是大數量用車就有太那麼容易了。
移栽果樹可不比別的死亡,短點長點時間都無所謂,根系一旦離了泥土,一定期限內沒進行重新種植,那肯定成活率要受很大嚴影響。
如果只是普能的移運倒也沒什麼,頂多跟購買方協商一下,分批次的移栽。可問題是這些果樹來自空間,說白了就是沒個正規手續,完全是黑戶,這中間需要額外再費不少的工夫來做掩護,分批進行實在是夠麻煩,也增加被懷疑的危險。一次性運抵是最省力最適合的辦法。
大約核算了下果樹數目,除了空間自產的這部分為主力外,還需要外購少部分不同成長期的果樹,別的目地沒有,主要是為了掩人耳目,混淆視聽。
這樣一來的話,需要的車輛也就又有所增加。如果以青山鎮至豆溪農場這樣的間距來算,車輛來回需要近四小時,一天之內只能運送兩個來回,至少要用到五十輛車,甚至可能更多。
光是聽著這數量倒是沒覺著多大感觸,真正辦起來才知道有多困難。這可不是普通的轎車,隨便一招呼就是十輛八輛,符合替格的大卡,還得選在同一天集體運送,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紀巖現聯絡了二姐夫翟順波,又跟張建軍打了招呼,兩個人交際都算廣,在鎮街上也有一定的人脈,他們幫著張羅著聯絡也只湊夠了一半兒,這其中還不包括當天可能有事來不了的,算起來怎麼也得再找二十多輛。
為了這個紀巖挺頭疼,晚上跟簡勳通電話的時候就隨嘴提了兩句。兩人每天都至少保證一次通話,這是簡勳臨走的時候特別要求的,這些天也一直都這樣保持著,每天發生的什麼事也會跟他說一說。
簡勳一聽這個,立馬就告訴紀巖把這事兒交給他了,剩下的車他來想辦法,又問了定在哪一天,讓她只管按排,到時候車子準到。
別人或許不知道,他的能力紀巖可是清楚,他說沒問題那就一定是沒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