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移植(第1/2 頁)
這兩年為了給店裡生意打掩護,紀巖沒少出入‘豆溪農場’,尤其是想著建立蔬菜水果基地,又多了借鑑的念頭,每次過來都儘可能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可能說,整個農場的佈局都存在她的腦袋裡,細到每片區域的分支小路她都相當的清楚。這無形之中給她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更好的拿來替自己做掩護。
這次的果樹購進她就特意選了個人少的小路旁,用農場的貨車把植株全都運送到了指定的地點。跟著拿起電話聯絡翟順波和張建軍給找的那些車,讓他們從青山鎮往這邊開。
紀巖早上過來的早,六點鐘起床的時候就接到了簡勳的電話,說那三十輛大卡已經全部到位,就等她一聲令下就從d市往外開了。
兩邊全部都通知到了,隨後紀巖就把空間裡的那些培育的果樹全都移了出來,為了保持水土還特意學著‘豆溪農場’的那些植株一樣,在樹根處用塑膠布紮緊。
d市距離該處較近,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三十輛大貨就全部開到了地方。領頭的人姓王,跟紀巖見面打了招呼又確認了身份,跟著就按排跟車的工人一起抬樹裝車,直到這些車輛全部都裝滿,集體上道。
青山鎮那邊紀巖打去電話,翟順波安排了人在鎮口公路上等著,這些車浩浩蕩蕩異常的醒目,只要看見了就立馬劫住,帶著下公路開去蔬菜基地。
姜家堡子那頭大批的工人事先就都準備好,找了有經驗的工頭帶著一起先挖出些樹坑來,果樹一運到地方就開始栽種,最大程度的保持鮮活度。
這連串的程式紀巖提前就都設定好了,農場這邊她來負責,家裡那邊就全都交給了二姐夫翟順波,讓他幫著安排排程工人的進場,到底是當過煤礦老闆,管理這方面來是比較有經驗。
前一批車隊剛走,青山鎮這邊的車也很快就到了,同樣的裝車上道,搬運的過程中加了小些,其他的倒沒有什麼太繁鎖的程式。
農場跟青山鎮來回約計得四小時車程,只一趟的時間上午就過去了,好在這些司機都跑慣運輸的,路上解釋一頓飯也是常有的事,都不是那麼太挑剔的人,中午飯隨便湊付了一口,簡單休息了會兒就都重新又開始跑下一趟。
紀巖留在了農場這邊,直等到最後一棵樹裝車運走,這才跟著返回了青山鎮。
當天一直忙活到了近天黑這些果樹才全部都栽下,為了犒勞這些司機和工人這一天的辛苦,紀巖特意在翟順波的酒店裡擺了二十幾桌,除了豐盛的飯菜,額外也給了較高的酬勞,打點的這些司機和工人都很滿意,臨走時一個個都樂呵呵的。
果樹完成了移栽,紀巖算是了了樁心事,餘下的就比較省事了,到時候把空間裡的果菜苗運回來,找了工人栽到棚裡即可,完全不需要這麼費勁。
當然,過程中自然無可避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頭,光是這批果樹就不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姜家堡子裡有個姜寶民,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黨員之一,為人比較正直,在堡子裡的人緣也不錯。他們家裡是整個河頭村為數不多的扣棚菜專業戶,他本人有著較為豐富的種植經驗,棚菜一向比別人家種的更好。
扣過棚菜的人都知道,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棚子是相當累人的活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早貪黑,就連著大年三十也撈不著個休息。
雖說是扣棚子一年能掙個萬八千塊錢,比在外頭打零強,可是這活兒幹著也確實是累。年青人體力好倒不覺著怎麼樣,年歲漸漸大了還真是有些吃不消。
打從去年開始,姜寶民家裡的棚子就停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老胳膊老腿兒的也是幹不動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了,他也不想再那麼拼命了,一年種個地收點兒糧有吃有喝的就行了。
話是這麼說,可是沒錢花的滋味兒也不是那麼好受的。姜寶民生了三個兒子,最小的這個去年結了婚,為了娶這三個兒媳婦,先前弄大棚攢的家底兒差不多都掏乾淨了。
年前小兒子媳婦懷了孕,小兒子在外頭打零工也沒掙著幾個錢兒,回來跟朝爹媽伸手要錢,眼瞅著小兒媳婦就要生了,姜寶民可家裡湊付了一千塊給送過去了。
家裡算是徹底沒了錢,他就跟老伴兒合計著要不要再把棚子扣起來,辛苦歸辛苦,咬牙挺著再幹個三兩年,怎麼也得掙出個棺材本兒,過河兒錢不是?
可沒料到的是老紀家建起了蔬菜基地,光是佔地就百來畝,這要是再把棚子蓋起來,到時候這麼多的菜賣給誰啊?
村人到底是思路面窄,並不懂得什麼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