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洞徹(第1/2 頁)
《地中行》最快更新 [aishu55.cc]
姚江的預料出了錯,歷中行的談判甚至未能開場。
到了這個年紀,三觀早已定型。指望三言兩語打動對方、扭轉偏見,是八點檔電視劇裡的情節;至於振振有詞出言痛斥、令人啞口,則是熱血少年漫中的橋段。很可惜,歷中行的人生二者皆非。
本來要打道回府,但潘隊不知內情,憨直實誠,想請他幫忙看看出土器物,歷中行積累深厚,能更準確地做初步的橫聯比較。
當今的田野考古是一項需要結合多種學科的綜合工作,過程中有環境、動物、植物、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細分合作。橫聯法和橋聯法都屬於考古型別學的範疇。這門學科又叫器物形態學,參考了生物學中的分類原理,簡單來說,可以透過出土器物的分型分式,橫向判定時代,縱向研究演化順序。
工作上的舉手之勞,歷中行自然不會拒絕。
幫忙同時也是學習和充電。洛安遺址的三號臺第九層疊壓了一口西周水井——井中出土的汲水罐,敞口、高束頸、鼓腹、凹圜底;第九層出土的盂、罐、鬲,仰折沿、卷沿、平折沿、高束頸,皆西周晚期風格。器物豐富,說明了這裡曾經的繁華;方形水井,揭露出西周先民的先進鑿井技術和飲水衛生知識。
一整天,歷中行全身心投入洛安遺址,不像幫忙,盡心盡力,倒像在做本職工作。
午飯時,於老師沒有出現。不知是去別處吃了,還是乾脆省了一頓。
潘隊很不好意思,但也無能為力。
到六點多鐘,天色漸晚,歷中行想著,回去吧,幹他們這行是體力活,自己在這裡,怕不是讓人一天沒吃下飯。
他笑笑地同潘隊告別,受了他千恩萬謝,一路被送到上車,消失在小路轉彎處時,那個身影還站著揮手。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閱讀小鄭上午還在遺址東看西看,但一堆黃土,又沒人講解,很快感到無聊,回車上帶薪休假玩手機玩了一下午,此時心情不錯,然而車內莫名沉悶,他有點張不開嗓。
原路返回,車行到未竣工的小路和公路交接處時,忽然停了。
歷中行飄在窗外放空的目光轉回正前方,小鄭有點尷尬,賠著笑說:“歷教授,稍等,我下車看看哈。”
他出了駕駛室,開著車前燈看車的輪胎底盤,又看前方垂直相交的公路路沿,來回轉了一圈,一籌莫展。
歷中行打眼就明白了。下公路時,車明顯彈跳的那兩下,就是因為水泥路沿高出小路太多。小路鋪了石子,看起來高度不低,實際上石子很細,堆積起來有三四十公分,車輪一碾卻如同陷沙,一下子矮一截,下去容易,上來就難了。這公務車大多時間都在城裡跑,輪小底盤低,比不了能應付戶外多種地況的越野。
他也下車,說:“叫人吧。”
暮色四合,在野外滯留下去不安全,現在不是講面子的時候。
小鄭心虛地應一聲,馬上打電話求助,絕口不提今天打的包票了。
沒過十分鐘,姚江來電,問:“中行,你們還沒返程嗎?”
“半路遇到點問題,快了。”
說快了,是替小鄭遮掩一二,實際等人一來一回,至少得一個多小時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閱讀本以為姚江要再追問一句,結果他說:“吃了嗎?”
“沒有,回去再吃。”歷中行有點摸不透他的性子。
對方“嗯”一句,掛了。
歷中行無心再想這通電話有什麼意義。他沒有公開過自己的性向,有些擔心究竟還有多少人知道他和章呈之曾經的關係——倒不是害怕歧視和流言蜚語,其他人知道就知道了,都無所謂,他只在乎一個人,不願這事傳進黎永濟耳朵裡。
黎永濟年紀大了。
他禁不起再失去一個老師,失去唯一的親人。
天完全黑了,被金烏點燃的地平線已經燃燒殆盡,暮雲浸入墨池,遠處的丘陵暗藍,頭頂釘滿散落的星星,夜空很高很遠,風裹挾著植物濃郁的氣息。小鄭垂頭喪氣地等著,也不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雪亮的車前燈撕開夜幕,引擎聲迅速拉近,到跟前剎住才發現,大拖車後頭還綴了一輛,車體被擋得嚴嚴實實,人下來了才知道是姚江。
歷中行驚訝地迎上去:“你怎麼來了?”
“忙完了過來看看什麼問題。這個點了,不安全。”姚江沒跟他多說,走到小路旁看了一圈,跟準備掛車的師傅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