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38集《佛法修學概要》(第1/6 頁)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我們開啟講義第九十八頁。
當我們開始修學佛法的時候,不管你是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法門,總而言之你的操作,你在生命當中,要把兩種力量在你的身口意中表現出來:一個是來自於內在心靈的力量;一個是外在法門的力量。這兩個力量要同時現前。
我們修行當中,很忌諱一種單向的修學。什麼叫單向呢?有些人他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他生命當中只有一種法門的力量在運轉,但是他心力薄弱,他走不出過去的業力跟妄想,這個就不好,單向修學,很難進步。第二種,只有理觀沒有事修。他道理學得很清楚,但是他不去拜懺,不去拜佛唸佛,只有心靈的力量也不好。所以我們應該讓心靈的力量從過去的妄想執著中走出來,善調其心,讓心力從過去的包袱中走出來,這是第一個。不要把自己的心力弄得這樣沉重,你可以走出過去,你有選擇的。釋不釋放業力它說了算,接不接受我說了算。
我們在修行當中,把自己的心力表現出來以後,你一定要依止法力。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不要高估了自己。禪宗很多人容易執理廢事,只有理觀沒有事修,我們要在三寶面前至誠地皈依。
一個正常的修學,你必須要心力、法力同時具足,心力帶動法力,法力加持心力,缺一不可。如果你在生命當中,心力、法力、理觀、事修都具足了,我恭喜你,你上路了!如果你只是單方向的力量,只有心力或者只有法力,你還沒上路,你只是跟三寶結緣。
所以在六度當中,前面的五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些都是法門的操作。其實智慧的理觀,它本身不能講是一種法門,它是一種心力,調整自己的心靈力量。前五度是事修,第六度是理觀。
我們把這個問答解釋一下。
問: : 以上六度法門其相互關係云何? ?
答: : 如《成唯識論》雲: : 前前引生後後,後後持淨前前。
那麼六度法門,它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呢?有,兩個關係:
第一個,「前前引生後後」。從引生的角度,它前面引生後面。比方說,你經常佈施,你就很容易去持戒;你經常持戒,你這個人相對也容易控制你的情緒,就容易忍辱。所以它前面的法在操作過程當中,除了創造它自己這個法的功德以外,它容易引導你去修第二個法,它會為第二個法的修學創造一個有利的力量出來。這是第一個,它有引生的作用。
第二個,它有持淨的作用,「後後持淨前前」。比方說,你本來佈施不太圓滿,但是你一持戒以後,會加強你的佈施的力量,會讓它做得更好;比方說,你持戒持得不是很圓滿,你只要忍辱修得好,忍辱會加持你的持戒更圓滿。所以後後會使令前前更加地功德圓滿。
所以它們的確前後是有關係的,有引生的關係,有加持、持淨的關係,這兩個關係。這是做一個總結了。
戊三、結嘆六度功德
我們看戊三的結嘆六度功德。我們如法地透過理觀來帶動事修,事修來幫助理觀,這樣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雲: : 「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 : 一者,於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能捨慳悋 、犯戒、心憤、懈怠、散亂,見趣所治; ; 二者,於此正修行時,能為無上正等菩提真實資糧; ; 三者,於此正修行時,於現法中,能自攝受饒益一切有情; ; 四者,於此正修行時 ,於未來世,能得廣大無盡可愛諸果異熟。」
當我們理觀、事修兩個一起用的時候,有四種殊勝的威德:
第一個,在修習六度的過程當中,調伏六種煩惱。比方說佈施,有些人佈施是沒有修理觀的,他純粹為了修福報。這樣子你的佈施過程當中,沒有理觀,沒有這空假中三觀,你就不會調伏慳貪。也就是說,你執著錢財,你佈施以後,你照樣執著錢財。那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就是在你那個顛倒妄想當中,多了一點善業,如此而已。所以你這個佈施不能構成波羅蜜,因為它沒有讓你進步。只要你心靈的水平沒有進步的,都不能構成波羅蜜。
你也只是創造善業,你哪有進步呢?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完全一樣。所以,既然是波羅蜜多,它必須要有一個調伏力。你每一個佈施的過程,要告訴自己為什麼要佈施,它有一個道理來調伏自己的煩惱,調伏自己的慳貪。這是所謂的調伏慳貪。那以後的情況也都是一樣,佈施調伏慳貪,乃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