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39集《佛法修學概要》(第4/5 頁)
產生一個橋樑——就是音聲。但是你念阿羅漢就沒有用,你說南無舍利弗尊者,沒有用;南無目犍連尊者,也沒有用。因為阿羅漢本身那個涅槃是 close(關閉)的,他那個門是關起來的,他只有自受用。
只要是大乘的佛菩薩,你念他的聖號,就可以進入到他的涅槃境界跟他分享。但是你分享以後,不表示你就開智慧。因為菩提不能分享,但是你一定消業障,增福報。有為的善法,有為的福德,可以分享。但是菩提,那你就要從佛法聞思修了,這個沒辦法取代。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把菩提跟涅槃說清楚,菩提不能分享,涅槃可以分享,這個是三乘的兩大功德。
丙二、別明三乘果 位分三: : 丁一 、聲聞果位。丁二、緣覺果位。丁三、菩薩果位。
我們來看看這些差別的相貌。
菩提、涅槃是整個三乘的共同功德,根據它的淺深,我們分成三乘的果位:第一,聲聞果位;第二,緣覺果位;第三,菩薩果位。
丁一、聲聞果位分四:戊一、 須陀洹果 ;戊二、 斯陀含果 ;戊三、阿那含果 ;戊四、 阿羅漢果
聲聞果位有四個。
戊一、須陀洹果
一、須陀洹果,此翻“預流”。此位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見真諦理故,名為“見道”,又名“聖位”。
我們從凡夫的修學第一個成就的就是初果,當然只是小乘的初果。初果叫作預流,就是他初入法性之流。我們的內心本來都是在生死的水流中活動的,透過迴光返照以後,開始在生命的生死輪迴的水流當中,出現了一道法性的水流,那道水流,叫作初果。
這個時候斷了三界的八十八品見惑,但還有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未斷。思惑是說這個三界有九地,每地有九品,就有九九八十一品思惑,要證到二果以後才逐漸斷掉。初果時是斷見惑,而且是頓斷,它沒有次第的,因為這是思想的問題——知見上的錯誤是頓斷的。從而證得我空的真理,名為見道位,又名聖位。
初果聖人,他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在因地來說,他有道共戒。我們講戒體有三種:我們凡夫叫作律儀戒,就是你要去受戒才有,你沒有受戒就沒有戒體了,你就是沒有那種防非止惡的力量,這是律儀戒;第二個是定共戒,就是有禪定的人他入了禪定,他自然產生抗拒過失的力量;第三種就是初果以上的聖人,有道共戒。他那個戒體有無漏的聖道,就是我空的智慧來攝受。
所以初果的聖人,即便他還在生死輪迴當中流轉,但是他得到生命以後,在律上說,如果他出生在一個殺羊的家庭,他的父親拿刀子逼迫他說:“你不殺羊,我就把你殺死。”他寧死不殺羊。他對殺盜淫妄的過失,很自然產生抗拒的力量,寧死不從。這個時候他還有隔陰之迷,他還沒有接觸佛法,但是他就有一種莫名的力量讓他遠離過失,這叫道共戒。
所以初果以上的聖人,他走路的時候,螞蟻自然避開他,螞蟻自然會彈開的,他不可能再踏殺螞蟻了,他跟殺盜淫妄的過失自然絕緣,他不要去受戒了,這個叫道共戒。他為什麼不退轉?因為他不可能再有這種過失出現了,這第一個。
第二個,在果地來說,他的生命已經有期限了,叫七番生死。七上天上,七來人間,他只有十四世的生命。我們凡夫的生死輪迴叫作一望無際,你往前看,看不到邊。你要不求生淨土的話,生命是不會結束的,還有無量的生命等著我們。
那麼一個初果聖人,他已經看到岸邊了。如果你知道地心引力的思想的話,看到岸邊以後,這個船它很自然往岸邊靠近,因為那個岸的地心引力,會慢慢把你吸過去。所以初果聖人他不用很認真修行,他就是懈怠,整天不做功課,他最晚十四世了生死。他如果精進,可能一生兩生就了生死。因為他的生死輪迴已經看到岸邊了,就是他最晚最晚十四世,所以他的生命已經看到邊際了。
這就是初果,也就是從凡夫入聖位的第一個階段,叫見道位。
戊二、 斯陀含果
二、斯陀含果,此翻“一來”。此位斷欲界九品思惑中,斷前六品盡,後三品猶存,故更“一來 ”。
須陀洹果是還有七番生死,斯陀含,它叫“一來”。“一來”是什麼意思呢?不是說他只有一番生死,不是。這個來一次,是來欲界一次。他可能還要來好幾次,但是至少他來欲界的果報還有一次。因為他把欲界的九品,貪瞋痴煩惱當中斷了前面六品,只剩下微細的三品,所以再來欲界一次,這是二果。
戊三、 阿那含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