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佛法修學概要》13-16集研討(第4/4 頁)
數量上的變化。
(2)三種果報:一個結構性比較完整的業力,就是強大的業力,它的果報是三種;
a花報——結果之前先開花:阿闍世王殺了父親以後全身長滿了濃瘡;
b正報——異熟果;
c餘報——等流果,針對你個人的別業來論這個餘報道;增上果,約著大眾的共業。
2、等流果(別業)
(1)領受等流果(約外在的果報)
謂出惡趣,次生人中(造罪業,到三惡道,出來做人,你的事情還沒有完);
如其次第,壽量短促(殺生的餘報);
資財匱乏(偷盜會讓資財不堅固);
妻不貞良(婬欲的餘報);
多遭誹謗(惡口的餘報);
親友乖離(兩舌的餘報);
聞違意聲(妄語的餘報);
言不威肅(講話沒有威德,經常戲論)。
(2)造作等流果(約內心的狀態)
定義: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就是等流習氣;
佛教界論斷三世因果都是以等流習氣來論。
3、增上果(共業)
共業問題,招感生在同樣的一種共業的環境;
殺——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樂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
盜——不與取者,謂眾果甚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寶,多無雨澤,果多幹枯及全無果。
婬——欲邪行者,謂多便穢,泥糞不淨,臭惡迫迮,不可愛樂。每一天的慾望越來越淡薄,天也越來越乾淨。
妄——虛妄語者,謂農作行船,事業邊際,不甚滋息,不相諧偶,多相欺惑,饒諸怖畏,恐戄因緣。
第二、業果輕重:一、約心;二、約境;三、約相續。
一、約心
1、意樂故重——謂猛利三毒所作,心力強弱的判斷標準,看慚愧心什麼時候生起;
2、無治故重
A謂不能日日乃至極少時持一學處,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齋戒,於時時間,惠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和敬業等,又亦不能於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
B五種情況:完全不對治;不嘗試去約束自己;沒有任何信仰;不會事後去做反省;不修止觀做我法二執的調伏。
3、邪執故重
(1)謂由依於作邪祠祀,所有邪見,執為正法,而行殺戮。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為資具故,雖殺無罪,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
(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