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7集《佛法修學概要》(第4/4 頁)
,做了很多善事利益百姓;蹠是一個大盜,他統領九千人到處殺人放火,做了很多傷害眾生的事情。那麼這兩個人生長在同一個時代,表示他們有相同的過去,為什麼今生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呢?因為“利與善之間也。”一個人的心住在慾望,他的目的為了追求今生的快樂;另外一個人的心住在善念,他為了積集善業而努力。
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談到佛法。從世間的聖賢之道,我們已經知道,人要能夠離苦得樂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調伏慾望這一塊,在儒家的思想,它的方法是制禮作樂。因為儒家思想認為人心本善,只要你教育他,他會往好的方向走,所以它用禮儀來約束你的身口,用音樂來陶冶你的性情。古代的音樂是比較優美的,現在的音樂都很躁動。儒家思想是從人性本善,從一種比較正面的思考來教育我們。
但是另外一個法家思想就比較悲觀。它認為人性本惡,法家認為教育沒有用。法家說,一個人要造惡時,他要去偷盜,你跟他說,你不要偷盜,這樣子你的祖先會蒙羞的。你用禮樂來教育他,他不會聽的。法家會說把這個人綁起來,關起來就對了,所以法家是嚴刑峻法。因此在中國的文化當中,基本上歷代的君王都是外儒內法,儒家、法家一起運用。你善根夠我就跟你講道理,你要不聽話就法家伺候。
總而言之,在聖賢之道當中,都知道一個人要調整心態,你的生命才能夠增上,這一點很重要!諸位!很多人都以為,你修善來生就會比較好,不一定!佛陀在經裡面說,一個人的心,如果是放縱你的煩惱慾望,就算造很多善業,因為你的心是墮落的,你還是會到三惡道得果報。諸位要知道,善業會讓你活得快樂,但是你內心是決定六道的升沉。你看現在很多的狗,被人家養得很快樂,對不對?但它在畜生道,是卑賤的果報。這就是他放縱煩惱,但是他積集善業,所以他的果報不能得尊貴身,不能在比較尊貴的人天乃至於佛菩薩的地方得果報。如果放縱你的慾望,就算你造了很多佈施的善業,做了很多的義工,你的善業會在卑賤的果報裡面表現出來,你可能在畜生道做一條大蟒蛇,或者做鬼王,去享受你的善業。善業的安樂果報有很多種可能。你的升沉,六道的升沉,十法界的升沉,是靠你的心理素質。
好,這一段就是說明,人生的整個升沉,所謂的“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生命的整個大方向的決定權,就在我們內心的素質。
這種概念有了以後,我們就看下一段。
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這三種法門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的法。比方說你持戒;比方說你學習教理,修習止觀;比方說你修學禪宗;比方說你念佛持咒等等,由此類推,我們每一個人在佛法當中,都會選擇自己的法門來修學。你可能每天拜懺,也可能每天唸佛,你也參加共修,雖然我們同樣在佛法當中積集善業,但是我們來生有五種可能。
第一個,“但夾帶利名心,便是三途種子。”假設你心理的水平,是住在世間的名利,心裡面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你的主流……,什麼叫主流呢?我們解釋一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善惡都有,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想法是數數現行,然後深生好樂,這個念頭經常起現行,這就是你的主流了。如果我們今天把名利看得很重,就算造善業,這個善業還是會到三惡道得果報,因為你心理水平就這麼回事。
第二個,“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這個執著取相比名利心好,因為名利心是檔次最低的,你是追求世間的榮華富貴。第二個你是執著善業,雖然他執著善業的相狀,但是他的水平比較高,這個人不是做人就是做天人。如果他又喜歡感應神通,就有可能變成外道了。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比追求名利好一點。追求神通,追求善業這種執著,相對來說,水平就高一點,這是人天的,至少他是一個人天的尊貴身,雖然沒了生死。
第三個,“但一味出離生死,便是二乘種子。”二乘種子,二乘人其實是滿有道心的,但有個缺點,他對人生的痛苦感受太深,他今生所受的折磨太重,所以對人生是完全的悲觀主義。他認為生命是沒有價值的。你看我們到淨土去,是暫時的,總有一天還要回入娑婆度有情!我們只是把淨土當作一種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