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7集《佛法修學概要》(第2/4 頁)
什麼樣的干擾,你不知道臨命終時,你的信心、願力跟佛號三資糧會受到什麼樣的打擊。所以你必須把心安住在《楞嚴經》說的不生滅心,一個很堅固不受干擾的地方。
《楞嚴經》告訴我們,怎麼修不生滅心?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先觀察,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在禪宗的傳承當中,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初祖達摩祖師傳給二祖這一塊,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那時他看眾生都喜歡修事相的東西,沒有人願意修理觀,所以他沒有因緣,就到少林寺去進修,面壁九年。
這時有一個慧可禪師很有善根,他立雪斷臂,站在雪中求法。在《高僧傳》中說,慧可禪師站在雪中,雪下到了膝蓋,他如如不動。達摩祖師被他感動了!就從寮房裡面走出來,他說:“仁者你來這個地方,到底有何所求?”慧可禪師說:“我希望和尚大開甘露法門。”達摩祖師說:“佛法哪是那麼輕易可以傳授的呢?”慧可禪師就斷臂,表示他的誠意。斷臂以後達摩禪師被他感動,問他:“佛法法門很多啊,你現在希望修哪一種法門?”慧可禪師說:“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就是安住,我怎麼安住。
我們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轉,曾經有很多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都打了很多的妄想,到現在我們的心已經很複雜。在這麼多的複雜情緒和煩惱當中,怎麼安住我們的內心?達摩祖師說:“你呢,先回光返照,將心來,我與汝安。”你把那個打妄想的心找出來。結果迴光返照——“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這“覓心了不可得”是整個禪宗的根本傳承。整個《楞嚴經》講了三卷半,就在講這個觀念:“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諸位要知道,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們臨命終時絕對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時候。你現在提起佛號可能是風平浪靜,沒有人干擾你。你在自己的佛堂提起佛號,佛號是現前的,風平浪靜。但是臨命終絕對不是這樣子,你今生的業,前生的業都會起現行,它要跟你算帳的。所以我們必須受到很多很多的考驗。
那麼這時“菩薩云何應住”?這個是很重要的觀照力了。“覓心了不可得”,你要先告訴自己,你本來沒有妄想。
我們面對妄想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從根本上觀空;第二個從枝末作用上對治。
第一個是先觀它的根本,所謂的“達妄本空”。你要了達妄想本來是空的,我們本來是沒有妄想,是後來才有的。我們必須站在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因為這本來就沒有。那是怎麼有的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那麼在因緣和合之前是什麼呢?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你最好把這個觀念早一點建立起來,因為你臨命終一定用得到。
你面對妄想不要馬上對治它,因為它的勢力太強大了,馬上對治它,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它無量劫來打那麼多妄想,你念佛的時間一天才兩個小時,妄想打了二十二個小時,所以你必須要有智慧來幫助你。你先觀這個妄想是沒有根的,它本來是沒有的。既然是虛妄的,有什麼好怕的呢?你只要不隨妄轉,只要不跟它感應,對你一點傷害都沒有,它只是一個虛妄的假相。
所以,我們前面花了很多時間,告訴大家怎麼安住。因為一個房子要先有基礎,才能夠往上蓋。如果你沒有安住,沒有找到妄想是畢竟空的,你後面的調伏力、引導力就很難修學了,這是根本思想。
我們前面講到安住,現在我們談到調伏跟引導。假設你真實的以空性為住,你就找到你的家了。接下來就是開始對治妄想的枝末作用。就是,我們怎麼在內心當中建立一個引導跟調伏的力量,來對治妄想的虛妄作用。前面是在根本上觀空,這個是在作用上的對治。
好,那麼這一段論文,我們先念一遍,請合掌。
(一)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故儒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聖罔唸作狂,惟狂克唸作聖。”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但夾帶利名心,便是三途種子;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但一味出離生死,便是二乘種子;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便是菩薩種子;但從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靈峰宗論》----
好,假設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找到我們根本的空性,那麼站在空性的角度,我們開始來處理過去生留下的障礙,這時我們就有資格來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