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16集《佛法修學概要》(第2/5 頁)
大臣叫袁盎,出來講話,說:“當今之計,只能把晁錯殺了,向諸侯王謝罪。”當時也不是袁盎一個人說這句話,大家都有這個意思。漢景帝沒辦法,就把晁錯問斬了。這兩個人就此結下了怨恨。
我們回顧這個業,其實袁盎造這個業應該是不重的。第一個,他不是為了個人。當時的情況,他也只有這樣做。壞就壞在他強出頭,他第一個出來講,就成了晁錯怨恨的物件。這個果報,你看,悟達國師從漢朝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得果報。第一個,袁盎建議殺晁錯,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當時是不得已的;第二個,他就做這麼一次。這個業並沒有讓悟達國師到三惡道去。
但是,畢竟凡夫都有瞋恨心。晁錯死時很不甘心,他覺得,我做的是對的事情,為什麼會被問斬?所以就把怨恨發洩在袁盎的身上。合理地推論,這個人面瘡應該等了悟達國師很久,都沒有機會,直到後來他起了高慢心才有機會。
所以我們不能說他起高慢心而得人面瘡。起高慢心是不好,但是罪還不至於會得人面瘡。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他以前有這個業,因為高慢心把它激發出來。比方說,有些人喜歡開快車,喜歡飆車,飆車時發生車禍,把腿撞斷了。不能說他因為開快車而把腿撞斷了,這只是激發。開快車固然不好,但是罪不至於撞斷腿。這怎麼解釋呢?他過去生有殺生的業力,但這個業力目前還沒得果報,因為開車不小心,把它激發出來。這叫作順不定所受業。
淨土宗這個激發的業很重要。我們臨命終時,一般人很難創造一個強大的唸佛的力量,叫唸佛三昧。我們一般都是夾雜妄想的佛號,所以絕大部分的人臨終都要經過開示,一定要有臨終的正念來激發我們往生的業力。一般人很難按照淨業成就的情況,很自然地往生。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隨念往生的。就是說,我們曾經唸了佛號,但這個佛號還不足以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力來主導我們來生,如果你用臨終的正念來激發我們平常唸佛的業力,它可以的,這就是淨土宗的隨念往生。
己二、果報種類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互激發的問題。接下來,講果報的種類。
果報的種類有三種:第一個是異熟果,第二個等流果,第三個增上果。
果報種類
一、異熟果
先看異熟果。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異熟果——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一一能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餓鬼;下十一一感生旁生。
第一個,正式的果報,就是一般說的異熟果。果報,為什麼要加一個異熟呢?有兩層意思:
先看第一層,叫“熟”。你造了一個善業,但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就像米,是不能馬上吃的,要把它煮熟了,要轉成飯才可以吃,業的道理也是這樣。造了一個業,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它要經過一個成熟的階段,這叫“熟”。到底是今生成熟,還是來生成熟,那就不一定。總之,它要經過一段醞釀成熟、儲存的過程,這叫“熟”。
“熟”前面為什麼加一個“異”呢?這個“異”就是差異,就是由業到果報的過程,它有三種變化:
第一個,時間上的變化,叫異時而熟。造業跟得果報,它不會同一個時間,可能今生,也可能來生,但是時間會有 delay(延遲),這就是時間上的差異。
第二個,性質上的差異,異類而熟。業有善惡,果報沒有善惡,只有無記。這個人很貧窮,貧窮是善是惡?貧窮沒有善惡。果報只有痛苦跟快樂。因為果報是痛苦,而說果報是惡,那麼一個人造了一個惡業,得了一個痛苦的果報,這個果報又是惡,惡又有招感性,他又得一個果報,就成了一因多果,這不公平!造了一個因得這麼多果,不公平!所以,果報不論善惡,只有無記。果報只論苦樂,業才有善惡,這是“類”有異。就是說,造善、造惡時是有性質的,轉成果報以後它變成沒有性質了,它只有讓你受用苦樂,沒有善惡的性質,它性質消失掉了,叫異類而熟。
第三個,變異而熟。這個是我們最不容易理解的。我們往往佈施三寶的錢只有一百塊,但得果報可能是一百倍、一千倍,因為你心力強,而所緣境又是三寶的境界,所以數量會有變化。不是說你佈施一百塊,得果報就一百塊。果報的數量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在成熟的過程中很多因素加進去了。
總而言之,業到成熟為果的過程,有三層的變化: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