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13集《佛法修學概要》(第4/4 頁)
宗按照正常情況,我們不可能隨業往生,除非證得唸佛三昧,是淨業成就,完全靠淨業去主導,那是祖師的修行。我們一般人都是造造唸佛的業,在佛堂唸佛,出來以後又造造生死業,造久了起慚愧心,又趕快去佛堂懺悔,去唸佛。所以我們現在的業是兩個都有,但是不能讓罪業的勢力太大。
我們為什麼要懺悔?後面會講到,你折損罪業的力量,讓它變成不增長業,然後臨命終才有足夠的時間,最好是有人開導你,培養你往生的念力,以念力觸動念佛的業力,然後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去感應彌陀的本願,往生淨土。
所以,臨終時千萬不能讓業力現前,因為你很難提起正念,來不及有提起正念的時間,所以說臨終是個關鍵!就是算總帳。因為業力是一直儲存,存到臨終時才開始激發,看是由業力來引導,還是由思想引導、由念力來引導。
這個是因果的形成道理,它是三世的情況。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我們的第八識。第八識扮演兩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個,相對過去來說,它儲存了我們所有的業種子跟思想的種子。我們所有過去的資料全部在第八識中,它含藏你的過去。第二個,它表現你的現在,你今生的果報也是它變現的。所以它攝持過去的業力,變現今生的果報。它同時是一個業因,也同時是一個結果。
所以第八識就很重要了!你瞭解了第八識,就瞭解整個生命的相貌;瞭解生命的相貌,你就知道怎麼改變了。諸位要知道,不瞭解生命,你就不可能改變生命,不可能!連它是怎麼回事你都不瞭解,怎麼改變它呢?這是盲修瞎練!外道花那麼多時間在修行,為什麼總是不能夠改變他的生命?因為他不知道生命的相貌。
我們要知道,第八識——身為一個阿賴耶識,到底怎麼去儲存業力,怎麼去變現果報,這是重點!是一個更深層的觀察,不但是三世兩重因果,而且我們要從因緣中觀進去,更清楚生命到底是什麼相貌。
我們看第二段。
前面一段,是很粗淺地說明業力,先形成種子,然後再變現果報。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地觀察,其實阿賴耶識是很重要的,它有兩個相貌:一個是非斷非常,我們來看這個問答。
阿賴耶識是我們生命的一個大倉庫,它儲存了過去的業力,也變現了今生的果報,所以它等於是整個六道輪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根本。阿賴耶識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個非常重要的潛意識。就這個潛意識,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是:它是斷,它有停止的一天嗎?它有一天自己會停止掉,還是恆常不變的?是斷或者是常?提出這個問題。
我們看《成唯識論》怎麼回答。說阿賴耶識,身為我們凡夫的一個生命的根本,它不是斷也不是常。不是斷,表示它是恆;不是常,表示它是轉。也就是說,業識我們的生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