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佛法修學概要》期中座談(一)(第4/6 頁)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後放下,還是要每天的懺悔?直到什麼時候為止?
【師父答疑】他意思就是說懺悔業障到底是一次性的做完就好了,還是每天要去做?那麼這個懺悔業障,簡單地說是這樣:你懺悔業障,要先判斷你是輕罪重罪。佛陀說你要吃藥之前,先判斷你的病是輕的病還是重的病。如果是輕罪一次就可以了——向佛菩薩表達你的罪過,自我訶責,然後發願不再造作。一次性的懺悔就可以了,不要再想,就放下。這個就是我們後面講到五戒十善,只要是中下品的,一次性的懺悔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是上品的,那麼就只有懺滿一年,至少要一年。如果你中間見到好相,比方說夢中見到你洗澡,吐出穢物,見到很多光明,這就不用懺滿一年,就是要見到好相。如果見不到好相,你至少要懺滿一年,每天懺,懺滿一年。你拜八十八佛,拜大悲懺都可以。
那這樣有個問題。可能你今生沒有造重罪,但是你怎麼知道你前生有沒有造重罪?這就是一個問題了。所以這個懺悔業障有時候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這個懺悔業障的概念,請大家翻到講義第三十五頁,我們做一個複習。其實我們之前有講過這個概念,我們看一下。
懺悔業障是什麼概念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業是怎麼形成,這個業障是怎麼回事。我們一個業力的形成,它有一個造作,有個活動的。比方說身體一個活動,或者嘴巴講一句話,或者心理上有一個起心動念。那麼身口意的造作,在活動當下會產生一個種子。如果是善的,產生善種子;如果是惡的,是惡種子。這個地方,從業轉成種子是一個方向,這個叫作熏習,業力熏習成種子。但是這個種子其實還有一個方向,它會反射回去,這個種子還會起現行。
所以,我們剛開始叫造業,但是時間久了就形成一個業力了,就是說你不造不行。其實我們剛開始造罪業的時候,你第一次第二次業都造得不重。在唯識學上說,你在造罪業的時候,第三次以後最重。因為你第一次造的時候,還有慚愧心;第二次還有一半的慚愧心;第三次造的時候,你就完全沒有慚愧心,那個時候已經形成業力了。
但是,這個時候業力不一定會形成障礙,因為這個時候它還是在醞釀。所以福報大的人特別要小心,因為福報大的人造罪業你感覺不出來,除非你這個業造滿了,叫惡貫滿盈,這個業要造到滿出來它才會有障礙。所以它在醞釀的時候,完全沒有徵兆。所以這個業的可怕就是說,它沒有造滿之前你感覺不出它的可怕,因為你福報大,你該享受的快樂還是享受;因為你的福報現前,業力在種子位。但是等到你業已經造滿了,就來不及了。其實人生的矛盾就在這裡。它還沒有造滿的時候,你感覺不出它的可怕,等到你知道怕的時候來不及了,問題在這裡。所以你只有自我反省,不能等到業造滿了,已經現出花報了,你再懺就很難懺了,你發現得太晚了。
因此懺悔業障,只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把握第一時間。你最好在業還沒有造滿之前,就趕緊發覺到,把它斷掉,這個是最好懺悔的,很快就會消失掉。即便沒有消失,至少它很容易沉澱下來。等到這個業已經造滿了,滿出來了,甚至於今生已經出現花報了,那你發現太晚了,你再懺悔,那真的是要命!所以這個懺悔只有一個概念,就是你的時機是早是晚,就差在這裡。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會趕緊處理他的罪業,他不能讓業滿。因為唯識學講得很清楚,引滿能招業力牽。你說:“欸,我們兩個同時造罪,為什麼我有花報,他沒有?”他還沒造滿,你先造滿了。
這個業造了以後,諸位你看,它到得果報中間,有很多的點點,很多虛線,看到沒有?這個就是你的時間點。懺悔業障要及時啊,諸位!業力的輕重,它是累積而成的。沒有一個業是造一次就得果報的,沒有!所以佛弟子佔了很大的便宜,他會自我反省,這個很重要。因為你沒有自我反省,誰勸你都沒有用。等到業力滿出來了,你知道怕了,來不及了,你就要付出代價了,而且是慘痛的代價。
所以這個懺悔業障你要及時。要及時,你就要每天反省自己,靜坐常思己過,每天反省一下你的身業、口業、意業,有沒有比較重大的過失先抓出來,每天睡覺前把自己今天的身口意 review(檢查)一下,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處理的。因為你沒有把它懺悔,它明天會再造作,它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會產生一種滾雪球的力量,輾轉增盛。就是說你沒有把這個開關關掉,它明天還會再做的,肯定的,而且它一次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