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2集《佛法修學概要》(第1/5 頁)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八十五頁,我們講到十二因緣。
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世間的道理,只建立一個生命——你今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它是一世生命的因果論。這個太狹隘,佛教是不這樣講。佛教認為我們的生命是無量的,就像流水一樣,你這個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它也一定會從現在流到未來。就好像有昨天的你,才有今天的你;今天的你,又會影響到明天的你。我們把昨天、今天跟明天這個因緣擴大,也就形成了前生、今生、來生。
也就是說,你今生的生命,包括外在的物質,包括內在的思想,是前生的你創造出來的。你前生打了很多妄想,可能打了佈施的妄想,造了佈施的善業,所以讓你今生福報很大;但是你前生脾氣很不好,今生看起來相對醜陋。你前生打很多很多複雜的妄想,就創造你今生複雜的人生。
當然我們對結果只有認命,“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佛教徒不要否定業力的存在,你要站在認命的角度來改造來生,因為它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業力了。你抗拒,怨天尤人,可能把來生也破壞了。一個人不願意接受今生,會把來生也賠掉了,因為你整天抱怨,於事無補,也浪費了時間。你倒不如心平氣和地從逆境當中去積集資糧,去懺悔業障,去把握現在的因緣,創造來生。
所以你要早一點認命,才可能早一點上路。如果你還在跟命運抗拒,那你是非常不理智的,你在浪費時間。不管今生活得滿不滿意,我們應該概括承受,因為那是前生的你創造出來的。我們必須要去承當過去所做的行為跟思想。你承當,你認命,你的心才會靜下來,去思考你未來要怎麼做比較重要。
你從善業而來,不表示你就往善處而去,不一定。你前生表現好,不見得你今生就表現好。來生很多的變數,因為你今生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比今生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有智慧的人是爭千秋爭來世,因為今生短暫,而且今生你是沒辦法爭的,那是既成的事實。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修行者,他會無條件的去接受今生的命運。“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但是我會把生命的精神放在創造未來,我怎麼去面對今生的因緣,去懺除罪障,積集資糧,這個比較重要,規劃來生比較重要。也就是說,生命是相續的,它是互相影響的。前生的你一定影響了今生的你,前生的你創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創造來生的你。
從佛教的因緣觀,你今生的因地去創造來生,這一塊是比較重要的。如果你很認真地去看佛經,佛陀很少講到怎麼去改變今生,除非那個經典是很低層的經典。只要是中等以上方等時以後的,特別是越高階的經典,佛陀都要把目標放在成佛,放在往生那種遠大的目標,把心放在這裡。你今生一點逆境算什麼呢?那是一時就過去了,而且你也不能改變。我們不能在一個既成事實的地方浪費時間。
所以當我們的生命已經形成一個識,從無明緣行、行緣識,當這個識開始投胎的時候,你一生大方向的格局已經定案了,你很難改造了。
即便是一個阿羅漢,他跟眾生沒緣就沒緣。諸位!你看禪宗很多的祖師開悟以後,他師父說,你不要出去度眾生了,你度化眾生講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那個人是準備要關門的。因為你跟眾生沒結緣,不是你講得不好,這個因緣前生就定了。所以說為什麼我們要去放生、要廣結善緣?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當這個識開始投胎的時候,就註定了你今生整個的格局,整個因緣變化,大方向已經定案了。當然你今生的努力,你注意身體,注意一些健康飲食,會有微調,有微細的調整,但是你身體的體質,人生的格局已經定案了,大方向的框框已經畫出來了,你只能夠微調,不能做大方向改變。你要改變,請你去改變來生,來生是一張白紙。在你死亡到來之前,你可以把它重新畫,把過去全部重新洗掉重畫,可以。
所以,當生命從識、名色到六入的時候,從業力的滋養,已經形成了你人生的格局,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跟外面接觸。
四、觸
我們再看,什麼時候跟外面接觸呢?我們看“觸”。
觸是覺觸,為認識之開始。謂出胎後與境相觸生起認識,然因未能識別境界苦樂,故名為觸。
“觸”就是跟外面的一種覺受,感觸,對外面認識的開始。我們從母胎出來的時候,就開始跟外境接觸,生起一種直覺性的認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