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佛法修學概要》33-36集研討(第4/6 頁)
我們經常憶念我們的真如本性,會讓我們的心安定下來。從一種躁動不安的心——把心帶回家。不管外面是颳風也好,下雨也好,陽光普照也好,你的房子的溫度永遠是恆溫的,就是安住真如、安住空性、不隨妄轉。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對人生的第一個態度,是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一切的因緣,站在「空」來面對「有」。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當我們把心安住在空性的房子的時候,接下來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面對因緣。面對因緣,從佛教的因緣觀,它是兩個觀照:第一個是觀照眾生法界;第二個是觀照佛陀的法界,所謂的調伏力跟引導力。
我們首先的次第是觀照眾生法界。觀照不淨、苦、無常、無我,調伏我們的愛取。我們過去在生死輪迴當中,曾經有一些美好的經驗,美好的感受,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印象,這一部分要把它清除掉。所以在安住空性以後,接下來就是思惟苦諦,思惟娑婆世界的痛苦,慢慢慢慢地調伏我們對娑婆世界那種貪著的愛取的心,這是第一個,一種調伏的力量。
第二個,我們要觀照佛陀的功德——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產生欣求好樂,引導我們去設定未來的目標。所以當我們安住空性,面對因緣的時候,要面對兩個因緣:一個是凡夫的雜染因緣,讓我們真實地厭離放下; 一個是佛陀清淨莊嚴的因緣,讓我們欣求好樂,從空出假,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所以心態的調整是三道光明:第一個觀照真如,第二個觀照眾生,第三個觀照佛道,讓我們內心當中產生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這個時候套一句菩薩戒的專有名詞來說,你已經安住菩薩種性,已經有資格來受菩薩戒,也有資格來操作所有菩薩的法門,因為你的心態準備好了,你可以上路了。
所以當我們心力生起的時候,我們就有資格來學習所有的六度法門。因為它每一度都有它遵守的規矩跟章法,你要遵守。佈施有佈施的規矩跟章法,你遵守這個規矩,這個法門對你就產生加持的力量。因為這個法門是佛陀制定的,你必須遵守。大智慧的佛陀會告訴你,怎麼樣去操作佈施會讓你產生最大的功德。
所以整個菩薩道就是兩種力量:第一個,你心態的準備,心力不可思議;第二個,你對法門的學習跟遵守,法力不可思議。所以你心力帶動法力,法力又加持心力,產生一種良性的迴圈。這個時候你就是一個走在菩薩道的菩薩。雖然你走得不是很快,但是起碼你上路了。每一天的生命對你來說都意義非凡,因為你不斷地在進步,你每一天都是罪障消除、福慧增長。
所以我們在行菩薩道當中,你要不斷地調整你的心態,不斷地去學習法門,把心力跟法力完整地結合,這個非常重要。
36、修習止觀的重要!
在我們發了菩提心、安住菩薩種性以後,我們開始操作六度的法門。六度的法門有兩個不同的差別:一種是成就我們的善業力,另外一種是成就我們的正念力。這兩個對我們求生淨土的人來說,缺一不可。
我們剛開始行菩薩道的時候,會偏重在善業力,所謂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這一塊。我們透過淨罪集資,讓臨終的時候少一點障礙,在一種很安穩的環境中提起佛號。但是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善業的修學,所以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的善業修學以後,慢慢地要去儲存一些臨終正念的資糧。
平常的正念不準備,臨終的時候不可能有正念可以用,不可能,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臨終的正念是你平常做功課的時候,點點滴滴地強迫自己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那一份堅持的力量儲存一種一心不亂的能量出來。所以我們從一種善業的修習,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從一種散亂心的動態修學,慢慢你就要有一點時間,走入你的佛堂,修學止觀,儲存一些正念的能量,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從散亂心的、善業的修學,而提升到一種專注寂靜的、正念的修學呢?為什麼一定要提升呢?我們來看看佛是怎麼說的。看加行。
《解深密經》雲:「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得之果。」謂前施、戒、忍等乃至大小乘一切功德,皆須由修習止觀力故,而得增長乃至成辦,是故菩薩於中,須數數修習。
為什麼要修止觀呢?《解深密經》佛陀就告訴慈氏(彌勒菩薩):你要知道一件事,三乘的聖人,若諸聲聞(二乘人)、若諸菩薩,只要是成就出世間聖道的聖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