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第1/3 頁)
“臣等,恭送陛下!”
王霖拂袖而去,張浚四人起身拜別。
待皇帝走後,張浚四人便在軍機堂所屬的會客廳接見北遼使團。
所謂北遼使團,其實就是以北遼相國宋瀾和兵馬大總管蕭莞為首的進入大燕境內求援的先遣隊。
耶律定稱帝后,得郭藥師殘兵投靠,一時間雄心萬丈,打出了復國的大旗。
他本意是讓宋瀾等人來大燕,與王霖商議結盟,然後他這個大遼國皇帝,將親自來燕,與王霖舉行會盟儀式。
真定府內繁榮興盛,城外數座軍營,兵強馬壯。
北遼使團進城來,見如此盛狀,心頭都有些凝重。
宋瀾是燕雲之地的漢人,他自知以北遼如今情況,想要跟大燕平起平坐,幾乎不可能。
但要讓耶律定向大燕俯首稱臣,耶律定也難以接受。
所以此趟來燕,宋瀾其實就沒有抱太大的指望。
如今燕金國戰,雖然尚在焦灼狀態,燕人並未表現出戰勝金人的強悍一面,但金人接連兩次入侵,都被燕軍擊潰,現如今,西夏人都對大燕俯首稱臣,成為大燕藩屬之地,西夏皇帝改稱為王,由大燕冊封。
而且,宋瀾還聽聞,現如今西夏掌權的太皇太后耶律南仙,就是大燕皇帝王霖的妃子,西夏皇帝李豪,為王霖與耶律南仙之子。
有西夏作為戰略支撐,大燕河東對金的防禦壓力大減。
現在大燕需要防禦的僅是河北一面。
而觀如今大燕,國內繁榮,軍馬強悍,漸有一統天下之相。
但儘管早有思想準備,宋瀾和蕭莞也沒有料到,大燕皇帝王霖根本就懶得召見他們,只讓四位軍機大臣出面。
在北遼人心中,他們代表著大遼的顏面。
不說以國禮待遇平起平坐,他們代表大遼而來,大燕皇帝難道不該出面接見一番,以示尊重?
因此,宋瀾和蕭莞心裡都有些不舒服。
宋瀾抬頭望著端坐在堂中的四位年輕的大燕軍機大臣,草草拱手一禮道:“本相見過諸位大人。”
蕭莞只是略一拱手。
張浚嘴角曬然一笑,心道:這遼人殘部還頗有傲氣,自以為還是過去那個兵強馬壯的大遼麼?
韓庭和馬擴以張浚為首,見張浚不表態自然眼觀鼻鼻關心,端坐不語。
唯獨顧慶川性情耿直,又脾氣火爆,忍不住喝道:“汝等契丹殘部,區區幾萬人的草頭王,入我天朝,進我軍機重地,竟敢榔槺無禮?”
張浚忍不住想笑,任由顧慶川出面呵斥。
宋瀾圓臉漲紅,怒道:“吾乃大遼國相,汝等不過燕國儲相,豈有我大遼國相拜見燕國屬臣之理?”
顧慶川勃然色變:“撮爾之眾,焉敢自稱國相?”
顧慶川話裡話外譏諷之意溢於言表。
宋瀾深吸一口氣,壓住火氣緩緩道:“縱我大遼尚未復國,但吾皇乃大遼皇子,繼任遼帝,執大遼國祚,爾等豈敢小視?”
顧慶川呵呵:“契丹已亡,爾等不過亡國之奴爾!”
“你……”宋瀾氣得嘴角都歪了。
蕭莞在旁見即將談崩,想起自己等人來燕的使命,趕緊扯了扯宋瀾,徑自上前拱手道:“諸位大人,吾等奉吾皇之命,求見大燕皇帝陛下!”
張浚徐徐起身,目光清冷,斷然道:“回去轉告耶律定,要借我大燕國力軍力復國,至少要先去皇帝名號,臣服大燕,這兩點做不到,旁的事就莫要說了!”
張浚拂袖而去。
馬擴韓庭顧慶川三人也同時起身離去,將宋瀾和蕭莞晾在當場。
宋瀾和蕭莞面色羞憤,卻又無可奈何。
……
王霖在御書房內與張魁、程遠景、周子宴三位大儒及其門生數人正在講經,準備對已經發行天下的《燕王四書經集註》進行區域性修訂,再更名為《聖皇四書經集註》。
王霖緩緩道:“諸位,朕最近讀四書,又有所得。單以格物致知論而言,朕將最近所得與諸位分享之。”
張魁三人正襟端坐,躬身行禮:“請陛下垂賜!”
王霖笑笑:“上而無極、太極,下而至於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亦各有理。
一書不讀,則闕了一書道理;
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須著逐一件與他理會過。
天地中間,上是天,下是地,